第八百零九章:直取高麗(第2/3頁)

“老三你帶領的隊伍,直接去兀良哈的中心地帶,如果找不到殘元,那就盡量逼得他們繼續北上。”

“你們兩各領十萬騎兵,務必要做到迅速奔襲,留五萬騎兵坐鎮阿爾山壓制草原,我帶十萬步兵五萬騎兵,還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殘元那邊要是找不到,先直接打高麗,高麗必然會向殘元求援。”

“無論殘元來或不來,對於我們都是好事,如果阿魯台在這個時候不支援高麗,那麽高麗往後必然不會再給阿魯台送糧。”

“當然,他來的話最好,咱們一次都給收拾了。”

朱樉思索了一會後,冷靜的布置了戰局的安排。

朱棡跟朱棣聽了,也沒什麽查漏補缺的地方,可以說已經很到位了。

在確定了計劃後,次日朱棡跟朱棣就各率十萬騎兵向著兀良哈地區進軍。

朱樉也在第三天籌備完畢,作為壓後的攻城主力直奔高麗開京。

……

倭國和高麗的事情在京師發酵。

朱元璋也立即下達了諭旨,對高麗和倭國進行全面的封鎖。

其中包括禁止所有的交易往來,並且在戰爭期間禁止任何人員,船只與高麗,倭國接觸。

但凡有接觸者,全部按照謀反罪論處。

在任何年代,都少不了發戰爭財的黑心商人,尤其是高暴利的走私。

這個時候走私黑販出售貨物的價格,少說都是十數倍,很多行商都喜歡鋌而走險謀取暴利。

對於這樣的商人,大明自然要嚴厲的進行打擊。

沿海地區就冒出一批鬥智鬥勇了,不過在朝堂的層面來看上不得台面。

實際上禁運對於草原效果顯著,但是對於同樣是農耕文明的高麗和倭國,就沒那麽好的反饋了。

這次的禁運主要還是在態度上。

因為倭國和高麗帶來的影響不小,尤其是對於現在大明四處開戰的局勢,因此有不少大臣提議暫行暹羅,滿者伯夷之事,抽調一部分兵力進攻倭國或高麗。

高麗易滅,倭國難纏。

倭國最大的麻煩不是在於九州島,而是在於本州島。

就像是瓦剌鉆山林子一樣,在倭國本州島也有大量的森林存在。

當年朱英跟朱元璋之所以沒有進兵倭國本州島,也是考慮到這一方面。

作為倭國的主要島嶼,生活著至少三百萬以上數目的倭人,這個時候就算是攻占了倭國王都,還要面對大量的起義,進行累年積月的剿滅戰爭,對於大明來說得不償失。

不過現在的話就問題不是很大了,在平定了草原後,大明的糧食可以從南洋那邊不斷籌集,從而投入到跟倭國的戰爭中來,耗也能慢慢的把倭國徹底的耗完。

朱元璋拒絕了調動南洋和滿者伯夷兵力的事情。

在南洋以藍玉為首的遠征軍,並不需要大明國庫的支持,不管是暹羅真臘的遺留,還是對現在南洋地區糧食的收集,供給藍玉那邊軍隊完全綽綽有余。

滿者伯夷的情況基本上也差不多,其中還牽扯到投效大明渤泥國的事情。

朱元璋先前已經答應過要把渤泥國納入到大明統治中來,這個時候撤兵就等於損了朱元璋的面子,寒了渤泥國黃森屏這些漢人的心。

況且就目前的局勢來說,還完全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大明周邊的局勢都很緊張,但是在京師看不到半點戰爭的景象,甚至因為暹羅,真臘,占城並入到大明統治的緣故,從而導致更多的南洋商人來到大明。

因為從身份上來說,他們已經屬於大明的一員,在貨物的購買上也變得跟大明商人一樣。

而且南洋海域已經被大明徹底掌控,這些商人的海貿更加有安全保障。

對於許多真臘暹羅的商人來說,被大明滅國反而是一件好事,他們也不在乎誰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只要能夠賺取到足夠多的錢財就行。

皇宮裏的氣氛還是比較輕松。

朱元璋讓老七朱榑領著二十萬兵力去到倭國九州島,不說反攻倭國本州島,但穩住九州島的局勢不是多大問題。

朱榑是朱元璋第七子,出生在大明建立前的第四年。

他當然跟朱樉,朱棡,朱棣這些第一梯隊的皇子比不了,但本身不管軍事能力,還是領兵作戰的經驗,那也是穩穩的在大明第二梯隊頂尖水準。

不過和大多數會打仗的皇子差不多同樣的性格,都比較殘暴。

其實這次最初去倭國領兵的人選並非是朱榑,朱元璋有意讓老六朱楨過去。

老六朱楨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帶兵打仗的,不過因為朱楨在湖廣,雲貴,四川廣西表現得比較良好,不像是其他皇子那麽殘暴,帶兵打仗治理地方都很不錯。

地方上的官員對其也是贊譽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