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伏擊之策(第2/3頁)

因為只需要不到三個時辰,就能抵達北元大營,帶著步兵反而是一種拖累。

“果然來了,穎國公真是料事如神啊。”

“好了,趕緊回去通知。”

一處小山坡處,兩名身穿大明服飾的探馬,看著遠方奔騰的騎兵,語氣中很是興奮。

吐蕃地域廣闊,因此不可能說設下伏擊,因為你完全不可能知道對方從什麽地方經過。

這裏並沒有什麽規定的道路,到處都能行走,傅友德想要進行攔截,也只能是散出探馬,發現蹤跡後再安排騎兵圍追堵截。

不過大致的路線還是能夠猜到的,帖木兒騎兵只能是繞開徐輝祖的軍營,從側面行軍,這樣路程會拉長,也給了明軍騎兵阻擊的機會。

烏思那雖然是靠著關系上位,但本身還是有幾分軍事謀略。

他很謹慎,並沒有讓三萬大軍一起行動,而是分散成多股,不至於造成太大的震動,且這樣即便是被明軍發現了,也能起到一些迷惑的作用,讓明軍不知虛實。

消息傳到明軍大營,眾多將軍興奮鼓舞,當即就要出騎兵去進行伏擊攔截。

傅友德不慌不忙,對探馬詢問道:“可知這帖木兒派出了多少兵力。”

探馬想到先前的畫面,回道:“約莫在五六千騎。”

傅友德再問:“輕騎約多少,重騎又約多少。”

探馬道:“皆是輕騎,未見重騎。”

傅友德傳令道:“再探。”

探馬不敢不從,抱拳作揖:“遵命。”

徐輝祖等將軍很是不解,傅友德見此解釋道:“這帖木兒對於北元,要麽不援助,要麽便是大軍援助,北元尚且有騎兵八萬,這帖木兒曾與之對戰過,當然也知曉其戰力,派個五千騎毫無意義。”

“帖木兒軍與北元之間的利益在於我大明,這帖木兒軍向來狡猾,且在西域已然領教過我明軍威武,則必然不會大意。”

“既探之兵力五六千,還未見重甲,可見這只不過是帖木兒軍小股兵力,其中尚且有更多兵力在其他的路線,倘若我軍冒然阻擊,指不定還要入了他的圈套。”

“我明軍騎兵具著重甲,比之馬力自當差了少許,想要殲滅帖木兒援救,則只能以合圍之勢,若在合圍之外還有兵力,則我軍將腹背受敵,即便能夠依仗軍備精良而勝,也是慘勝而非大勝。”

眾將軍聞言,這才恍惚。

而沒過多久,又有探馬來報,也發現了帖木兒的敵軍。

短短片刻,傅友德散步出去的探馬,就報出了七八個地方。

傅友德聽聞後,隨即命人拿來吐蕃地圖。

吐蕃地形平坦,但也有不少山脈阻隔。

傅友德等人根據現在所發現的帖木兒軍隊地區,開始推測可能行進的主體路線。

主體路線指的是帖木兒軍雖然分散,也肯定也按照一定的路線前行,他們會在抵達北元大營前進行一個集合。

否則一直散開,指不定有不少的騎兵都要迷路了。

傅友德看完地圖後,目光轉向徐輝祖,很明顯是帶著考校的意思。

對於這個後輩,傅友德很是欣賞。

他們這一代人都老了,而未來的大明,是年輕人的天下。

作為徐達長子,傅友德相信徐輝祖能夠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

徐輝祖微微沉吟,隨即指向地圖上說道:“此多地平坦,即便能夠探查到其行軍路線,也不方便我軍阻擊,因此必須是選一峽谷之地,前後圍堵才能令其大敗。”

“適合此地形之處有三,帖木兒軍皆有可能從中經過。”

徐輝祖指著地圖上三個地方說道。

傅友德問:“那你覺得應該是在何處設伏。”

徐輝祖想了想,指向了其中一處道:“北側之路太遠,想要從這裏而過,帖木兒軍須多跑百裏之地,他們尚且不知我方與北元情況,自然要保存體力方可,大致是不會選此路。”

“南側之路太近,雖說用時最快,但太過於靠近我軍大營,依照對方行軍小心來看,選這條路的可能性有,但不高。”

“唯有中側之路,遠近剛好,且峽谷短暫,能夠快速通過,即便有伏兵也能察覺不至於損失過大,因此我認為中路的可能最大。”

聽著這番分析,眾多將軍紛紛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傅友德贊許的點點頭:“帖木兒軍確走中路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可忽視南路,南,中二路相差不過三十裏地,除開騎兵設伏中路之外,亦可步兵鎮守南路,如若對方膽大,則有步兵拖延,中路騎兵亦可迅速回援。”

“北路也不可放過,我等對於帖木兒之將並不熟悉,倘若遇上小心謹慎的將領,寧可多花一些時間也要走安全路線,也並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