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七日奏報(第2/3頁)

“不管是責任還是功績,都必須要落實到個人的頭上,不可推諉,不可轉移。”

……

朱英細說著條例,這些規章制度,其實已經是他想了很久的事情。

具體的參考,自然是前世中的記憶。

簡單點說,就是朱英現在等於是把權力極大程度的下放,在權力下放的同時,責任也跟著一起落下來。

也就是說,假若有一件事沒有辦好的情況下,觸及到了皇室的利益,影響到了民生,那麽這個責任就是從大到小,一層層的追究下去。

朝會這邊自然還是要開的,但關鍵目的已經不是處理事情了,類似於打卡差不多。

假若有重要事情進行通知和宣布,自然就可以在朝會上提及。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重要的事不開會。

這就是目前朱英所秉持的觀點。

抽身出來後,他就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到其他的方面,進行一個調度和安排。

在朱英的講話完成之後,五位尚書心中是既驚又喜。

喜的是權力在這個階段,可謂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諸多事宜不必再另行請示,有了獨斷的權力。

驚的是可以想到,在往後的日子裏,壓力也同時變得極大。

曾經可以把問題直接拋給皇帝來決斷,現在需要自己決斷,而這結果的好壞,也完全是自己來承擔。

政務上要是有什麽開展不好的地方,顯然太孫殿下這裏肯定是要興師問罪的。

朱英隨後說道:“往後每過七天,還請諸位尚書都要交上一份日常奏報。”

“奏報的內容也比較簡單,便就是說說自己在這七天的時日裏,都做了那些事情,遇到了哪些事情。”

“也不必麻煩諸位親自跑上一趟,到了點後,自有秉筆太監郭忠安排人上門收取。”

“當然,不僅僅是諸位尚書,但凡是正四品往後的官員,都要把奏報交由郭忠那裏。”

“而諸位尚書下邊的奏報,就不用交到本宮這裏了,便就是諸位尚書自己去看吧。”

聽到這裏,幾個尚書感覺到自己的壓力更大了。

太孫殿下這是擺明了要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的身上堆了。

只是既然已經決定,也沒有什麽辦法可言,只能是按照太孫殿下的令旨行事。

朱元璋在屏風後邊聽著,微微皺眉思索一陣後,眉間徹底舒展開來。

……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便過去了。

朱英執政也有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個月的時間裏,整個京師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變化哪怕是百姓,都是能夠有所感覺的。

首先是治安這塊,京師治安司的巡邏力度,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勁,哪怕是一些隱藏極深的犯罪勢力,也很難說逃離法網。

這還是那七天奏報給鬧的。

自從朱英下達了關於七天奏報的令旨後,京師這邊所有衙門的官員,幾乎都要開展這個工作。

這奏報說起來容易,可寫起來,就沒那般的簡單了。

對於很多衙門的官員來說,其實一天的事情基本上是沒有多少的。

但總不能說交上去的奏報,每天都寫上今日無事,勾欄聽曲?

那這頭頂的烏紗帽,可就算是幹到頭了。

這可是白紙黑字沒得錯,一旦交上去,可是上官都能夠看見的。

無奈之下,許多原本沒事做的官員們,就只能是找些事來幹了,為的也不是別的,只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奏報上,有些東西可以看。

尤其是治安司,自然是天天開始出動,反正不管有事沒事,巡邏總歸是沒有錯的。

治安是一方面,在其他方面同樣是如此。

從前是百姓到衙門裏去辦事,可能十天半個月都沒個信來,也就只能是苦苦等著。

現在就不同了。

曾經麻煩的事情,幾乎可以說是三天就差不多能辦好了,這要是辦不好,奏報上可怎麽寫呢。

總不能七天的時間裏,就給辦了一件事吧。

那豈不是說明自己沒能力?

弄虛作假這東西,也不是說不行。

可朱英在安排這個時候之後,另外成立了一個叫做官紀司的部門。

這個官記司的主要成員,便就是宮裏頭的宦官,同時還有一些禦史也在裏面。

裏頭的成員,分別對應著從九品到正二品的官員品級。

每一個品級的階段,都會有人對奏報的內容進行一番抽查,然後去核實真偽。

自然不會說有許多人,主要還是以隨機抽查的形式進行。

一旦發現任何作假的事情,那可就是欺上瞞下的罪過了。

你能作假七天,還能作假一個月不成?

而這種抽查,完全是在暗中進行,交上去的奏報,誰也不知道誰被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