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釣魚如釣國(第2/3頁)

朱元璋見劉和狼狽不堪的樣子,笑道:“不過是條魚罷了,咱這麽些年,什麽大魚沒曾吃過。”

“合該這魚今日未到壽數,你也是一把年紀了,體力跟從前比不上,實也正常。”

“行了,別跪著了,起來去換身衣服,這點也差不多,咱也正好該回去了。”

對於劉和這個陪在自己身邊多年,未曾犯過絲毫錯誤的老太監,朱元璋也沒有要遷怒於他的意思。

對於釣魚者來說,其實釣魚根本不是為了吃魚,更多的是享受在這個釣魚的過程。

在釣魚的時候,腦子更加清晰的想著許多事情。

在朱元璋的眼中,這小魚如小國,大魚如大國。

普通的小魚,只要手裏頭夠勁,魚竿夠硬,魚線夠韌,一把便就能給釣起來。

那大魚就不同了。

要講究方法,策略,甚至是手段。

否則最後吃虧的反倒是自己了。

在朱元璋的眼裏,方才那條大魚便就是如同北元一般,多次上鉤,卻也沒有真正的給釣過來。

想要完全釣到手。

不能急。

急了就跟方才的劉和一般,突然就給脫了手。

每一步都要注意,任何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

唯有如此,才能是真正的把魚給釣起來飽餐一頓。

雖然目前朱英在負責草原的相關事宜,但是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完全是不管不顧的。

草原本就是心頭大患,怎麽重視都不為過。

現在大孫走的針對於草原每個方案,策略,目前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朱元璋一直都是放開手,沒有去幹預過。

他心中非常清楚,偌大的草原,不是說幾年十來年就能搞定。

即便是蒙元一敗再敗,一潰再潰,落到如今北元的情況。

哪怕是如今的北元皇帝,額勒伯克怎麽看都不像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反而有些昏庸。

但北元的威脅,依然是極為巨大。

大孫是要徹底的解決掉草原的隱患。

哪怕是現在的大明不怕,可是後世子孫呢。

不是每個君王,都能像自己和大孫一樣有才能。

草原那邊,也不會說代代都是個草包。

往後哪天大明這邊的不肖子孫昏庸了,草原那邊崛起了。

今攻守之勢異也。

即便是有兩百萬將士又如何。

當初百萬蒙元軍去打張士誠,眼看著張士誠都扛不住了,結果被後方的蒙元皇帝給搗亂了。

朱元璋實在是擔憂自己的後輩,也會出現這樣的蠢貨。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歷史上比較長的王朝中,總是會蹦出一些這樣的蠢物來。

這就是嫡長子繼承制的弊端了。

可王朝傳承,也就唯有嫡長制度最為穩健。

長久以來的歷史教訓,有多次立賢立長之爭。

賢,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若皇室內鬥,則天下必然是動蕩不安,紛爭四起,更有是兄弟闔墻,群臣站隊,黨爭禍亂。

哪怕是嫡長者有些傻,有些愚,那也沒有任何辦法可選。

既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後輩是個咋樣的人,那便是只能在有生之年,盡可能的把地盤弄大一點,糧食存夠一些,兵力強盛一些。

這樣一來,即便是出現幾個禍害,也不可能一下子給大明禍禍完了。

待熬過去,總要出現幾個能好生治國的。

若是能把整片草原。

不僅是北元,包括更北邊的瓦剌,還有東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

甚至是整片西域,都給納入到大明的疆域中來。

憑借著一手教化,那麽往後哪還有什麽草原大明之分,也沒有漢人蒙人女真人的區別。

大家都是明人。

便就如此,自當可長生久治。

這也是朱元璋明知道把兵權讓到朱棣,藍玉等人的手中,也要對草原進行開擴的緣由。

朱元璋不怕。

因為只要大孫在,那朱棣跟藍玉,即便是整個淮西勛貴,都不可能翻天。

目前大孫的威勢,哪怕是自己去了,也足夠統治大明,並且接續下來的計劃。

堪堪二十歲的大孫,就是如今大明最為雄厚的本錢。

回到宮裏之後。

朱元璋沒有第一時間去跟大孫見面。

而是在自己的書房裏,打開了大明的地圖,目光落到了西安上。

京師,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

這裏是皇權最為濃厚之地。

想要把控北方,包括更北邊的草原,都城所在極為關鍵。

現在的南京,不管是風水上,還是在於權力的延伸上,都已然不合適。

鳳陽那邊,雖然耗費了不少錢財,可就當今看來,也是不合適的。

目前最讓朱元璋覺得不錯的地方,便就是西安了。

當初朱元璋就是讓太子朱標去陜西西安考察,去規劃新都的選址,可惜回來後就薨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