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大明春耕(第3/3頁)

朱元璋點點頭。

再有個七八天,按照大孫那邊的預算,正陽大道就可以徹底的開放了。

不過這個時間,將會被延遲到十三去。

只有在大孫大典辦完之後,才會正式開放。

此時在華蓋殿中,除了蔣瓛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外,還有五部的尚書也都在在。

顯然剛才是正在儀事。

大孫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

“趙尚書,你接著說春耕的事情。”轉過頭來,朱元璋吩咐道。

對於大明這樣的農耕文明來說,每年開春的春耕,那就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時候。

這是關乎到整個大明一年的大運。

春耕之前,不僅要祭祀禱告,更是要祈求今年的風調雨順。

且今年關於高產作物糧種的投放,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戶部尚書趙勉躬身作揖後,便開始匯報其目前的情況來。

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的糧種,雖然經歷過去年秋槍後,看上去數目不少,但對於大明如此遼闊的疆域來說,要想是全面耕作,自然不可能。

所以對於地區的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主要投放的地區,按照之前朱英的提議,以偏向西北地區為主。

其中最為重視的便就是陜西和山西兩地,共占六成之多。

其余有兩成,便就歸屬於北直隸了。

去年上半年北直隸大旱,大澇,缺糧較為嚴重。

只是因為高產作物並不吃水,所以才只占據兩成。

余下兩成,才是其他布政司均分過去。

因其他省份水稻種植面積廣闊,不可能說毀壞農田去種植這些高產作物,主要的分發對象,為家中沒有田產者優先。

其中種植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的農戶,將會得到朝廷三年內賦稅減半的優惠政策。

而戶部現在,可謂是傾巢而動,不僅是地方戶部,京師這邊更是派出大量官員,對所有分發了糧種的地區,進行極為嚴密的巡查。

務必保障糧種能夠落實到位,且要認真種植。

不得不說能夠當上戶部尚書的趙勉,在指定的章程上,非常的嚴密。

這年頭沒點才能,根本在朱元璋這裏混不下去。

朱元璋一邊看著寫滿章程規劃的奏章,一邊聽著趙勉的講述,時不時微微皺眉,時不時輕輕點頭。

不要小看現在的大明朝廷。

在胡惟庸等朋黨被朱元璋清理之後,現在的大明雖說好似沒有什麽特別厲害的人才。

但其實只是歷史的記載而已。

不管是對比整個明朝三百年,亦或是往上各朝各代,現在的大明朝廷上的各個大臣,在綜合才能,還有為民辦事各方面,都算優上之優,政吏清明。

朱元璋一人把控朝政,雖說這個方式極為勞累,但同時好處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不管是大小事務,還是各類緊急軍事,從來就沒有拖沓的可能。

朝堂上的官員,沒有實際才能,也很難上位,更多的是被不斷降職。

能者上,弱者下這樣的情況,在如今的大明朝堂非常清晰。

甚至包括地方官員,也皆是如此。

常言道,皇權不下鄉。

可現在的朱元璋的諭旨,不管是在縣城還是鄉村,甚至是宗族之內,都是暢行無阻,無有不從。

這也是為何朱元璋大部分的諭旨下達時,除開祭祀等一些官方布告,其余都是以大白話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