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待到來年春開時(第3/6頁)

好歹去了倭國,也能湊出個百官來,不至於無人可用。

“辛苦景隆了,這一杯,敬景隆。”

朱棣舉杯道。

李景隆也端起酒杯道:“共飲!”

兩人一口飲盡,李景隆接著說道:“倒也並非是侄兒功勞,如今大明學子眾多,科舉難過,亦是有傳聞科舉將會大改,翰林院正在編撰新的典籍。”

“學子們寒窗苦讀,一朝改革心血盡廢,哪肯甘心。”

“前途不明,加之表叔名聲威望顯著,自有功勞,領軍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區區倭人,任誰都能知曉,怎會是表叔對手,藩國初立,正是人才稀缺之時,早些過去,自為元老重臣。”

聽著李景隆的話,朱棣臉色喜色漸溢。

打倭國他一直很有自信,現有文人百位相隨,不愁無人可用。

只希望早些過去,到了那時。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再也無須在這京師中,躊躇度日。

‘再有三月光陰,便就是征伐倭國之時,且再忍三月即可。’

想到這裏,朱棣再次喝光杯中酒,以解憂愁。

……

在這個時候,高麗這邊,變故正在發生。

十一月除,高麗附近的天氣已經變得寒冷起來,軍中將士,也開始以篝火取暖。

“國師,對馬島有消息傳來,因征伐倭國本土,所以損失慘重,目前八萬大軍,有三萬覆滅。”

“不過倭國那邊,也不好受,約有傷亡兩萬余眾。”

釜山,軍營大寨中,衛光像向姚廣孝匯報道。

姚廣孝聞言有些詫異,他沒想到這些高麗軍也能有如此戰績。

以往來說,高麗常年都是被倭國吊打的對象,往往數千倭寇,就敢於沖擊高麗上萬大軍。

現在這傷損雖然沒有一比一,但也是極為不錯了。

“沒有謊報軍情吧。”姚廣孝問道。

衛光搖頭道:“應該也是相差不大,那邊的探子,也在暗中有消息傳來,且收獲也頗為豐富,想來勉強能渡過冬季。”

稍稍遲疑了一下,衛光繼續道:“暗探傳信,那些將軍似乎準備在寒冬來臨之前,再行一次侵襲之事。”

姚廣孝倒也不覺得意外,道:“這番再戰一次,掠奪足夠的糧食,也能減少將士數量,便就能穩穩渡過嚴冬了,想來這一場,定然是要開打的。”

衛光聞言,心中思索一番問道;“國師,我等是否也當參與一番,或者再派出一些將士過去。”

“如今軍中糧食已然有些不夠了,太孫殿下那邊的計劃,遭到了他人從中作梗,現在已經沒有人運糧過來。”

說到這裏,衛光就有些氣憤。

本來糧食在源源不斷的運來,加上大軍本身的收集,足可以安穩渡過冬季,靜帶明年開春。

可在大明邊疆,突然盛傳群英商會為大明皇太孫所掌,暗中探查大明外情況,多為細作。

如此一來,不管是高麗本土,亦或是其他部族,都開始轉變了態度。

最為重要的是,沒人給釜山這邊國師大軍送糧了。

姚廣孝眉頭微皺,不過神色還算是鎮定。

到了他這個年紀,已經沒有什麽事情,可以幹擾到他的心境了。

“傳信高麗王,同時也傳信李成桂大將軍,讓他們運送足夠的糧食過來。”

姚廣孝平靜的說道。

“這……”

衛光微微停頓了一下後道:“國師,怕是李成桂不會答應吧。”

姚廣孝卷了十幾萬大軍跑到釜山沿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是抽光了群英商會在這邊的班底。

也讓真正的矛盾,直接暴露出來。

雖然沒有明面上和李成桂鬧翻,可想而知李成桂也不可能傻乎乎的還給送糧食來。

即便是十多萬大軍餓死大半,李成桂只會拍手大笑,幸災樂禍,求之不得。

他巴不得一舉將這些軍隊收歸己有。

徹底掌控高麗。

至於明面上的高麗王,不過以傀儡,衛光連提都懶得提。

姚廣孝讓給高麗王送信,不過習慣使然,畢竟作為漢人,姚廣孝在大義上,較為注重。

“咱們軍中余糧,還可夠吃多少時日。”姚廣孝淡淡問道。

衛光心中計算一番後說道:“若是省著一些吃,大約還能撐上月余,過萬正旦不難。”

姚廣孝聞言回道:“正旦節,當舉國同慶,怎可虧待了將士們,這豈不是寒了將士們的心嗎。”

“高麗王的信,便就按正常去寫吧,至於李成桂,你就在信中明確告訴他,若是見不著糧食,今日正旦,貧僧也只能回去,到李大將軍那裏,蹭個年夜飯了。”

聽到這話,衛光豁然開朗。

哈哈一笑道:“好,國師所言甚好,李成桂這老小子,還想等著看戲,真就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