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第2/3頁)

李秀才直接跪地磕首,拜謝道:“草……臣李興言,謝殿下恩典。”

“行了,起來吧,只需要你不要辜負本王的心意。”朱英笑著說道。

“臣必不負殿下,若負殿下,臣當永世不歸大明,不歸故裏。”劉秀才發誓說道。

對於講究落葉歸根的大明,這也算是個重誓了。

朱英點點頭,隨即讓李秀才退下等候,甚至招呼周邊的侍衛,宮女,宦官,全部退下。

房內只有他,葉月清,還有劉勝三人。

“老師。”劉勝作揖。

朱英點點頭,道;“我把你單獨留下來,自然是有重事要談,關於安南這次的行動,你這身體,還能走得動嗎。”

“若是你不想長途跋涉,我就給你在大明安排個官做,保你往後富貴無憂,衣食不愁。”

聽到這話,劉勝心中極為感動,執弟子禮回道:“老師,我的情況老師清楚,我這人看似沒啥問題,但和現在宮裏的宦官,又有什麽區別。”

“榮華富貴於我而言已經沒有意義,群英城比起大明京師來,在繁華程度上自然如同螢火與皓月。”

“但那裏是老師親手打造的,從來也不缺什麽,吃食更是無憂。”

“弟子現在想做的,便就是能夠讓往後余生,能夠有些意義,至少能夠為老師,更多的奉獻自己,這便是弟子,此生最後的念想了。”

朱英聽到這話,心裏頭也有些感動。

劉勝已經年過六十的老人了,身體還算是健康,但年紀擺在這裏,頭發早就灰白。

毫無疑問,執掌群英城這般多年,劉勝無疑是最適合去安南的人。

在政治方面的手段,可以說劉勝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說是朱英麾下的第一大臣,絲毫不過。

“安南那邊,若是能成,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

沉吟片刻,朱英直接許諾道。

隨著這句話,朱英對於安難的意圖,也非常之明顯了。

劉勝聞言,渾身一抖,下一刻便是行大禮參拜。

這是至高的榮光。

可以想象,在往後的史書上必定會有他劉勝濃重的一筆。

史書上提起他劉勝,那便就是第一任安南王,這是多麽崇高的榮耀。

雖說對於他現在而言,並不能享受太多。

收歸安南,快則五年,慢則十載,到了那個時候,他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

年輕時受過暗傷的劉勝,無法有子嗣,到時候古稀之年,這安南王也做不了幾年。

但僅僅一個名頭,對於劉勝來說,已經是天大的驚喜了。

“接下裏聊聊關於安南那邊的事情吧,五萬精兵到時候我會讓趙飛統帥,你跟趙飛熟悉,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

“安南那邊的情況,到時候你去了便清楚,我這邊也比較模糊,大致的方向你都輕車熟路,以五萬兵統安南之兵,這可才是重點。”

“不要參雜到他們復雜爭鬥中去,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便就是你的主要目標,在這方面,我相信你是沒有問題的。”

朱英說道。

他派過去的這五萬兵,可不是簡單的兵卒,更多是軍官。

安南的人口,大約接近四百萬計,其舉國之兵,現如今約莫在五十萬往上。

人口和兵力的對比,越是發達的國家,這個比例就越小。

向安南目前的混亂情況,最低都是百分之十以上的比例了。

這般聽來,似乎大明一百二十萬兵,安南都能有五十萬有些奇怪。

但實際上安南這般土司多,很多土司上下,幾乎就是全民皆兵,概念完全不同。

十二歲的少年,生育過孩子的婦女,都是要沖鋒作戰的。

這些兵,名義上屬於安南王室,實際上暗中已經被各地豪強,軍閥所掌控。

就連安南那邊的官兵,也是被諸多將軍控制,聽調不聽宣。

這也是為什麽安南王室要向大明求援。

朱英就是想通過這五萬兵,直接就安南本地吸收兵源,然後不停的壯大,直到徹底的把控安南。

劉勝聽完後,認真點頭。

對於這些計策,早在西域的最初發展的時候,就經常用到。

那個時期的群英商會,還只是個小商會,就是通過不斷的吞並其他勢力,逐漸的壯大自己,才有了今天的這般規模。

劉勝很清楚,這次去安南,就是將曾經群英商會的路子,再走一遍。

“老師請放心,這些法子弟子還是比較熟悉的,且這次過去,還有這麽多師弟輔助,定然不會叫老師失望。”

劉勝回道。

朱英召集門下弟子以備安南的事情,在一個月前就有了安排,現在這些弟子們,都是在等候朱英的吩咐。

朱英道:“我看到安南那邊的情況,很多土司還在過著以物換物的生活,其中的錢幣也非常的混亂,大大小小十多種,百姓用起來十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