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2/2頁)

朱英點點頭,再問道:“我們的人,現在如何了。”

“由於從龍之功,李成桂對我們的人非常信任,現在的高麗皇宮便是由我們的人負責。”

“武職方面,我方有三人,分別擔任高麗皇宮禁衛使,兵馬節度使,水軍統禦使。”

“文臣方面,正二品兩人,從二品三人,余下十三人。”

張伯詳細的匯報道。

聽到這個數據,朱英滿意的點點頭。

早在洪武十八年,當時李成桂還是都統使的時候,朱英就派了上百人投靠他。

這上百人,全是高麗人,經過朱英的訓練和培養,部分精卒猛將,還有一些文臣。

在朱英借鑒後世的訓練方法的操練下,還有足夠的肉食供給。

這些精卒猛將的精氣神,和當時的高麗士兵,完全是兩個模樣。

李成桂對其並無戒心可言,畢竟都是土生土長的高麗人。

知道歷史軌跡的朱英。

洪武二十一年。

辛褕派都統使李成桂北渡鴨綠江進攻遼東。

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

在朱英安排的將領慫恿下,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流放崔瑩。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恭讓王)。

掌握從龍之功,朱英的暗子們占據高位。

加上李成桂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

對於大明的讀書人十分優待。

如此便利之下,朱英大肆安排培養的人才前往高麗。

可以說,如今的高麗朝堂上,將近三分之一的臣子,都是朱英派過去的暗子。

軍隊方面,朱英安排朝臣提出建議,實行兵將分離制度,無定將、無定卒,類似輪流服役的預備役軍隊,而非常備軍。

這般一來,整個高麗的中下層軍官,大量被朱英的人員滲透。

如果不是朱英對高麗興趣不大。

或許現在開國的君王,跟李成桂已然沒啥太大的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