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逆來順受

路易莎乘坐的飛機降落後,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算是天堂也不過如此吧?

與她同行的孩子們同樣一副少見多怪的樣子,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睛貪婪地打量著宏偉氣派的機場,雖然這機場已經建了不少年頭,在經常來往世界各地的旅客看來已經算不上第一梯隊的建築了。

這裏的空氣濕潤而涼爽,完全不同於家鄉那邊要麽幹熱要麽潮熱的氣候。

每一位旅客都是那麽體面,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睛裏充滿了名為“愛”的東西,與闊別多時的家人或者朋友相擁在一起,他們說話的語氣又是那麽波瀾不驚,像是從未經受過戰爭和流離的苦難,當他們看向她和其他黑皮膚的孩子時,目光又是那麽友善。

早有汽車等在機場出口,不是那種四處漏風的卡車,而是車窗玻璃潔凈得能映出人影的高大校車,甚至還有穿著西服戴著白手套的司機站在車門口微笑相迎。

路易莎在父親和兄弟被抓去當炮灰、與母親和姐妹失散時心跳都沒這麽快,她向每個遇到的人微笑,認為自己一定是到了天堂,因為周圍每個人都像天使一樣……不過,在一段時間之後,她的想法就發生了改變。

當她們從校車裏走下來時,看到眼前是一座氣勢恢弘的學校,每棟建築都像是經歷了兩三百年的時光,歷久卻如新。

女生們穿著典雅的校服,三三兩兩地抱著書本徜徉在校園裏,或者愜意地半躺在青草地上閑聊,她們的膚色以白人為主,也有部分黃皮膚和黑皮膚的學生。

接下來的幾天裏,路易莎和其他孩子度過了夢幻般的日子,她們機械般地被安排參加了開學典禮,每人收到了冬夏兩套校服、文具、書包、課本,還被安排了兩人一間且帶有獨立衛生間甚至還能洗澡的宿舍——這真的不是酒店嗎?

正式入學之後,她們這些孩子根據每人的英文基礎和智力水平被編到了不同的班級和年級,路易莎是其中最好的一位,但從沒上過學也沒識過字的她也只能進入小學三年級,其他孩子則被編入小一和小二。

盡管她的年齡比同班學生大得多,但從外表上倒是看不出來,因為嚴重營養不良的她發育遲緩,有些小三的孩子甚至比她還要高大和強壯。

路易莎從此開始了學校生活。

她非常努力和刻苦,每天上課時都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睛,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各種知識,從一開始連十以內加減法都不會、連一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到後來用兩三個月就學完了小學三年級的所有課程——當然,與絕大部分西方學校一樣,這所學校的小學課程內容也非常少,大部分課程以寓教於樂為主,遇到她這樣瘋狂學習的孩子,確實禁不住學。

然後她開始跳級,用了兩個學期的時間,她完成了小學學業,終於沒有比同齡人晚太多時間進入了初中課堂。

不過,進入初中課堂之後,她的麻煩就來了。

首先是課程上的問題,初中課程更多更復雜,很多在同齡人一想即知的問題,沒見過世面的她卻茫然無知,而且初中多了討論課,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布置一個主題,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然後將組內討論的結果與其他組進行辯論,主題往往是關於經濟、政治、環境保護、國際關系等內容,這些東西對路易莎而言太過陌生。

其次,同班的中學女生並不像小學班級裏的同學那麽友善,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小學時同學之間開的玩笑都不帶有什麽惡意,純粹是小孩子出於好玩,而初中生就不一樣了,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注定了孩子在升上初中之後就會產生分化。

不幸的是,路易莎的班裏就有幾個不太友善的同學,她們幾個都是學校拉拉隊的成員,一個個小小年紀就長成膚白貌美大長腿,明明還是初中生,看上去跟高中生都差不多了。

路易莎這一年時間裏也成長了不少,但這只是相當於為她以前的營養不良亡羊補牢,身高和體重依然比不過普通的同齡孩子,站在這幾個啦啦隊員的面前就像一只醜小鴨。

如果把班級裏的學生也分為三六九等,啦啦隊員們就屬於最上層、最風光的一批,學習好的書呆子只能算中層,而像路易莎這樣又瘦又小的外國難民毫無疑問就是最底層——這本來無所謂,路易莎只想學習,不在意自己被看成什麽,但拉拉隊員們不知怎麽就看她不順眼,可能是因為她屢次受邀請以難民學生的身份上電視做過訪談吧,所以她們既嫉妒她,又看不起她,覺得憑什麽她是難民就能受優待?

後來,社會上因為難民收容與犯罪問題而生起波瀾,很多人認為湧入的難民造成犯罪率攀升,擠占了大量社會資源和福利,並且搶了本國人的飯碗,於是掀起了一次次的抗議活動,對政府造成了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