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加爾各答的雨

南亞,加爾各答。

轟隆隆。

一道閃電如銀龍般橫空出世,撕裂陰雲密布的天空,將城市照得一片慘白,滾滾雷鳴以音速橫掃過整個城市的上空。

仿佛是雨神吹響了號角,傾盆大雨從天而降,狂暴地沖刷著這座位於恒河三角洲畔的城市。

紐約有一條第五大道,加爾各答也有一座第五大道,區別是前者是街道,而後者是一座高档公寓樓,碰瓷了前者的名字。

第五大道這棟樓的頂層,也是這棟樓最昂貴的樓層。

一位年輕女性身披華美的紗麗,端著一杯紅葡萄酒,站著陽台上俯瞰這座風雨飄搖中的城市。

她身後是整面落地玻璃的陽台推拉門,室內只開著昏暗的夜燈,電腦屏幕是室內最明亮的光源,空氣凈化器發出微弱的噪音。

即使是冬天罕見的雷雨天氣,似乎也無法吹走終年籠罩加爾各答的濃重霧霾,從室內來到陽台時,她的舌頭就感覺到空氣裏的細微顆粒與那股含硫化合物的味道。

從她的位置遠眺,可以看到貧民窟裏的人們慌亂地忙碌起來,他們就像是暴雨中的螞蟻,為了免於蟻巢中的一家老小被雨水沖走而奔忙。

加爾各答這座城市的平均海拔只有幾米,由於人口快速膨脹導致地下水被抽空,這座城市還在不斷下沉,而全球溫度上升又令海平面在不斷上漲……兩者相疊加,加爾各答大概終有一天會成為東方的威尼斯吧——從負面意義上。

城市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民窟,還有一部分人連貧民窟也住不起,只能以天為棚,以地為席,倒臥在人行道上,與遍地的垃圾與牛糞為伍,將自己奉獻給攜帶瘧疾等病毒的蚊蟲,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醒來。

冬天的氣溫較低,現在可能不足20攝氏度,這種時候如果淋雨,說不定會感冒發燒,對於貧民而言,感冒發燒的後果很嚴重,免費的公立醫院永遠在排隊,缺醫少藥且沒有病床,昂貴的私立醫院又進不去,印度醫生們超一流的醫療水平只服務於有錢人。

因此,從第一道驚雷響起時,貧民們就開始為生存而奮戰,他們慌張地用撿來的塑料布蓋住四處漏雨的生銹鐵皮房頂,拿缺了角的盆盆罐罐用來接滲進來的雨水。

當父親的默不作聲地忙碌,當母親的把孩子們叫到身邊抱緊,驚恐地瞪著噼裏啪啦作響的房頂,生怕破房子被雨水沖垮,一家老小全都被沖進恒河。

暴雨如注。

城市孱弱的排水系統迅速崩潰,汙水從排水口裏反溢而出,帶著刺鼻的臭味,汩汩地冒著氣泡,汙染了本來就稀缺的生活用水。

街道變成了河道,水面飄滿了垃圾,散發著牛糞的味道,從這個意義而言,下雨還算是一件好事,至少在下完雨後的一兩天裏,街道會比較幹凈。

每次下完這樣的暴雨,加爾各答都會有上百人死於接踵而至的霍亂與登革熱,不過誰在乎呢?死的都是最低層的賤民而已,甚至連他們死亡本身都不會被別人發現,屍體被汙水沖進恒河,又進入印度洋喂了魚。

室內的電腦屏幕右下角彈出一個小窗口,同時響起一聲輕微的蜂鳴音。

陽台上啜飲葡萄酒的女性聽到聲音,端著酒杯返回室內。

隨著推拉門的關閉,儼然兩個世界的室內與室外徹底隔絕了。

她坐到電腦前,點開剛才收到的郵件,視線掃過內容,她的眼睛裏迸發黑色的怒火。

“我親愛的朋友……你離開這個世界了麽……”

這是一封自動定時發送的郵件,正常情況下不會被發送,因為發件人每隔一定時間會將設置的定時延後,而她收到這封郵件,意味著發件人已經不在了。

“不在”的意思,就是出事了,由於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不能再更改定時,很可能是死亡。

這是她與朋友的約定。

她的朋友不惜以身犯險,深入異國募集資金,一旦被異國超凡者察覺,如果無法及時逃脫,很可能會遭遇不測……她朋友對這點心知肚明,因此在離開祖國前與她約定,一旦連續數天不與她聯系,並且她收到了這封定時郵件,就代表她朋友已經不在人世。

在收到郵件之前,朋友已經失去了聯系,從異國匯來的最後一筆錢是近兩個月前的事了,因此她對這封郵件的到來早有心理準備。

盡管如此,確認朋友的死亡還是令她無比悲痛而憤怒,原本美麗而溫柔的臉變得扭曲而猙獰。

是時候該輪到她出馬了。

酒杯裏鮮紅似血的葡萄酒還剩了一半,她端起來,將剩下的酒淅瀝瀝酒在地毯上,以此告慰朋友。

朋友為了祖國的繁榮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盡管朋友與她在具體的執行細節上有一些分歧,但她們都擁有共同的目標,就是讓這個落後而貧窮的國家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