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秩序

梧州實屬“草創”,相關事務千頭百緒,祝纓且不能扔下州裏的事務就進山了。她分派完事務之後並未離城,而是又在刺史府裏住了數日,每日觀察之前分派任務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調整。

刺史府內眾人見她平靜如常,佩服之余也平心靜氣了下來。祁泰是最鎮定的一個,他似乎天生的對外界鈍感,核算完了稅賦數目,得出一個“比先前略少一些,並不曾少去太多。”的結論之後就將賬本拿給了祝纓。

祁泰的賬做得很明白,雖然以前的南府四縣還要供養一層州府的官員,但那是與其他府分攤的。現在只余三縣,還要供養這一整州的官員,壓力是比較大的。因為羈縻的各縣,只有象征性的稅收,是不能倚靠的。而州的官吏無論數量還是品級都高於府,花費也是一樣。

祁泰道:“還好,羈縻之官不必朝廷發俸祿。”

祝纓看了一看,一年沒少多少,也就不再更改征收的預算,只讓祁泰將每年節余留下。俸祿不發,補貼還是要給的。

祁泰道:“還要再支領紙張。”

祝纓道:“你與小吳他們說就是了。”

祁泰一板一眼地道:“這次要用的尤其多,正好要將戶籍重新謄抄,是件大工程。”

祝纓道:“你寫個公文,我批。”

祁泰高興地走了,過了一會兒變成小吳過來找祝纓了:“大人,祁先生要支取紙張。”

“你給他就是了。”

“他要得太多,庫裏沒那麽多存貨,都給了他再有別的用處就騰挪不開了。”小吳說。

祝纓道:“他一時也不能全用盡,你一批一批地給他。”

小吳陪笑道:“這個下官也想到了,就說,他那兒一時半會兒也幹不完,每旬我給他一批。也好騰出手來再弄些別的紙來。他又說要先盡著他的使,可這府裏哪哪兒都得重新用,編方志也得用紙筆。紙坊產的也不夠好,一時采買不及……”

祝纓道:“小黃,你去把彭司士、祁司戶都請來。”

小吳忙說:“大人,我再想想辦法去!”

祝纓手指遙點了一點他,並沒有讓小黃回來,小吳只得苦著臉等到了彭司士與祁泰過來。祁泰凡在祝纓面前,話就多,他也不與人爭,就只看著祝纓說話:“大人,下官辦的這可是正事!全州也沒有比這個再正經的了!”

彭司士馬上說:“大人,紙坊造一時不出這許多紙來!凡產紙,耗時頗多,造書寫好紙,又要好料。民間所謂土法造紙,所用之破魚網爛稻草之類,造出來的並不合用。又要取料、又要漚料,所費時日頗長。”

小吳道:“已設法往外地購買,只是一時不湊手。”

祝纓問祁泰:“你要多少紙?”

祁泰道:“新修戶籍要多少紙,怎麽也得雙倍呀!重修之後,還要謄抄送戶部哩。各縣自己也還要用呢。”

買,就是一大筆開支了,有造紙坊不如自己造。祝纓道:“去紙坊看看。”

他們一行人馬上去了紙坊,原南府自己就有各式的作坊,鐵匠、木匠、石匠之類常見的工匠都有。紙坊也有,人數也不算少,抄紙的熟手就有六個。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師傅帶著徒弟在一口大池子邊上查看:“天冷了,要多泡幾天。”

彭司士咳嗽一聲,老師傅擡起眼來一看,忙在舊圍裙上擦了擦手,弓著腰過來對彭司士:“拜見大人。”

彭司士道:“還不拜見刺史大人?”

老師傅這才看到祝纓,祝纓沒穿官服,一身簡單的藍綢羊皮袍,對老師傅道:“你是有年紀的人,免禮吧。我們過來看看。”

老師傅有點緊張也有點惶恐,又夾一點看到刺史的欣喜,道:“都在趕工哩!”在這裏當差是很不錯的,征發得也少,還可以做一些自己的活計。因為刺史大人是個好人,所以底下的官吏也不敢如何敲詐勒索,平日只要稍稍請他們一點茶錢,日子就能很太平地過下去了。

祝纓問道:“您老貴姓啊?”

老師傅連連擺手:“不貴不貴……”

彭司士道:“他姓烏,大名烏十二。”

祝纓道:“原來是烏師傅。”

“不敢不敢。”

祝纓道:“咱們邊看邊說?”

“哎!”

祝纓拿出了算命騙錢時的態度,極和氣地與烏師傅聊天,從他年紀問起,將他祖宗八代街坊四鄰都問光了。又問烏師傅:“這是幹什麽?那又是幹什麽?哦,這個要泡很多天麽?必得用嫩竹?手捶?你們不容易呀。”

烏師傅被她哄得一愣一愣的,什麽都往外倒。他自認說得很認真,彭司士聽他講得結結巴巴的,幾次咳嗽,想讓他說得流利一點。

祝纓道:“冬天幹燥,你嗓子不舒服一會兒向朱博士討點川貝枇杷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