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功德

“妙啊!”竇大理覽卷輕輕地贊嘆一聲。

各地判完了需要復核的案子都要上報到大理寺,地方上普通人判到流刑正在這個範圍之內,祝纓便將賭博案等一並報到了大理寺,等著批復,批準了就接著流放。這類公文的速度比較一般,到了竇大理手上的時候,連同莊家帶賭棍們都在南府打完了一百大板了。

一個簡單的流刑的復核不需要大理寺卿來做決斷,只要下面的人復核一下,最後將一批案子匯總給大理寺卿匯報一下即可。然而即便經過竇大理的“理頓”,大理寺大量的中下層人士仍然惦記著祝纓在時的美好時光,一見是她斷的案子先細細讀了一遍,都覺得很好,便將這一份特意放到了顯眼的地方給竇大理看去。

竇大理看賭博案並不很在意,掃了一眼要放下的時候看到了後半段,便有此議。忽然想起來“祝纓”這個名字是還挺耳熟了,叫住了正在倒茶的老黃:“我記得這位祝知府以前是在大理寺的,是不是原來那個人?”

老黃耳朵一跳,道:“大人要說的是南府的知府,那就是了,是由福祿縣的縣令升上來的。前番到過京城,是以小人還記得。”

竇大理點點頭:“果然是他!是個能人啊!”要是大理寺還能再出一個這樣的人就好了。

他一面感慨,一面將這份卷宗批了轉交給刑部終審,自己心裏十分的滿意。

老黃躬著身子,倒退著出去了,心想:也不知道小祝大人現在怎麽樣了。

……——

祝纓在那兒榨甘蔗呢。

蘇鳴鸞所請的奏本朝廷沒有不同意的理由,很快就批了下來。皇帝和政事堂都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雖然恨不得一切都聽朝廷的、如臂使指,政事堂裏的兩位卻保持了理智。祝纓能看出來的,他們也有所覺,朝廷無法實現對阿蘇縣的直接有效的統治。如此一來,蘇鳴鸞願意讓她的屬官領受朝廷的任命,這就是一種進步了。

批復的公文到達南府,還是由祝纓轉給蘇鳴鸞。王雲鶴還承皇帝的意思,給祝纓寫了封短信,讓她再接再勵,好好經營。信的後半段就是王雲鶴自己的意思了:好好經營,不可冒進。

祝纓看過了,親自又去了一趟阿蘇縣,將任命給了蘇鳴鸞。蘇鳴鸞依照著山下衙門的建制也重置了自己的屬官系統,有副官、有“六部”的官員之類,此外還有一個“守衛”的部分。她自己的護衛則是單列,依舊照山寨的特色,巫師也特別設置了一個部門,而不是像山下的佛道等作為某一個官員的管轄範圍的一個小部分。

祝纓帶著蘇喆回去山寨,親自頒布了這道公文。山寨上下,凡與蘇鳴鸞一致的人都高興,祝纓也留意到了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比較沮喪的,想來是受到了排擠人。

蘇喆再次見到了母親,心情很好,高興地跟母親說說笑笑,說著山下的見聞。比如“阿翁”有時候會蹲到梅花樁上,有時候又往秋千上晃著。再比如那位花姑姑總是很忙,但是她很喜歡。又比如太翁和太婆兩位還會跳舞,與寨子裏跳的不太一樣。

最後嘰嘰咯咯地笑著說:“阿翁好好玩,傻乎乎的,不會說話,就跟我坐在一塊兒。”

蘇鳴鸞大為詫異,以為祝纓絕不會是個沉默的人,怎麽會跟個小姑娘閑著沒事兒就靜坐呢?

既然將女兒托付給人家了,看著女兒比在山寨時開朗了不少,她忍著了沒問。

祝纓辦了這一件大事回到府城,此時山下秋收已畢正在晾曬糧食的時候,而賦稅尚未往征收,她正可騰出手來研究一下甘蔗。

她買的是秋甘蔗,次年收獲,再放一放,存放的日期已經比較長了,再晚倆月,今年的新甘蔗都能上市了!白買那麽早的陳貨了。

仗著已經將事務分派了諸人,她也暫時得了閑,便開始研究制糖的事兒。小地方有點紅糖,或者說只要有點糖都是好東西,她是見過京城大世面的,知道糖以潔白純凈為上佳,所以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這個。

動手前,她又訂了個大大的空白本子,開始記錄。以研究宿麥種植的經驗來看,這種方法是很有效的,它可以記錄下每一個步驟中的問題,讓後續可以避開這些錯誤,又方便分析總結。

訂好了本子就是動手了,全套的家什,她先自己動手來了一遍,弄出來的結果讓她有點皺眉。好歹是見過更好的東西了,這一套無論是從顏色還是從口感上來說,都不很好。祝纓摸摸鼻子,自己初次動手能有現在的成果還是不錯的,比較之前自己吃過見過的,還是差了很多。且還有點黏黏糊糊的。

祝纓蹲在一口大鍋邊,陷入了沉思。

張仙姑樂得女兒能夠休息一陣兒,往年這個時候都是祝纓最忙的時候,現在能夠閑下來了瞎搗鼓點兒東西她也高興。見祝纓蹲著不動了,張仙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道:“這有什麽?以前連這樣的糖嘗都難嘗上一口呢!現在聞著都很甜了!我瞧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