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2章、理念之爭(第2/3頁)

八斬刀是一套實戰能力非常強的刀法,威力巨大,因此在詠春門中,被視為壓箱底的功夫,非嫡系真傳不傳。

但這樣一套厲害的功夫,也和所有傳統武術一樣,有著一種通病,就是為了追求“流暢”和“美感”,在刀法中有許多完全沒必要存在的多余動作,甚至是為了表演,有一些花裏胡哨的東西存在。

比如在八斬刀中有一招“內門抌刀”,這一招簡而言之就是“內削”,攻的是中下路。

按理說這一招是一招極其刁鉆陰險的招式,但施展起來,卻十分行雲流水,動作做出來後,整個人體就像是一張弓一樣被拉滿,美感十足。

之所以能達成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這一招有很多不必要的動作。

結果經過蘇乙改良後,這一招再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人突然往前跌了個狗吃屎似的。

但這一招的攻擊效果,卻變得淩厲陰險了百倍,悄聲無息,突兀至極,讓人防不勝防。

他和陳識之前有一次對練,就是用這一招奠定勝局。

還有,八斬刀法中有一些反手挾刀的招式,全被蘇乙棄之不用。

按理說反手挾刀更具隱蔽性,且反手挾刀的招式角度更加刁鉆,在八斬刀法中,凡是反手挾刀的招式,幾乎都是很兇險的殺招,甚至算是絕招了。

但這樣的絕招,卻是以犧牲了安全性和距離感為代價的。

反手挾刀,必然比正手持刀更難防守,而且犧牲了刀本身的長度,需要自己本身的身體更加靠近敵人。

最重要的是,反手挾刀,想要破解簡直太簡單了。

那就是——後退一步。

拉開距離,你反手挾刀的招式再牛逼,也打不到敵人,完全沒了作用。反倒是敵人正手持刀,隨時能要你的命。

再者,反手挾刀很難練,想要練成、練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蘇乙來說,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這都是沒必要的。

所以,反手挾刀的招式哪怕再帥,再被玩出花活兒,蘇乙也一個不用。

從習武至今,蘇乙雖算不得是“大家”,但也稱得上是有自己的武學理念,並形成自己格鬥風格的職業拳手了。

在涉及到自己的風格和理念方面的問題,他很有原則,即使陳識極力反對他刪改詠春八斬刀法,但蘇乙卻依然一意孤行。

甚至為此還和陳識鬧得很不愉快,兩人有那麽幾天一見面就吵。

武人的矛盾,最終還是手底下見真章。

隨著蘇乙每天飛一般的進步,陳識一貫的理念和認知,被狠狠顛覆了。

他開始試著放下成見,嘗試去理解並思考蘇乙對八斬刀法的改變。

讓陳識駭然且倉皇的是,他發現蘇乙居然是對的!

除了一小部分的改良是有瑕疵、有破綻的,大部分招式在蘇乙的改良且重新組合後,威力倍增,發揮出了更具威脅性的作用。

而且按照蘇乙的理論,按照蘇乙的練法,八斬刀法在每個人手中,應該都有不同的節奏,不同的風格,這無疑讓這門“制式”刀法,變成了更適合個人發揮的“私人訂制”,好處有多大,自不用贅述。

這讓陳識內心十分痛苦和矛盾。

一方面,他騙不了自己,知道蘇乙的對八斬刀法的改良是正途,這也意味這蘇乙的武學理念才代表著未來。

但另一方面,蘇乙把八斬刀改的面目全非,連最根本的武理都變了,永字八法都沒了,這樣的刀法,還能被稱作是八斬刀嗎?

原本的八斬刀法,是武學中蘊含文化,蘊含哲學,蘊含武學和做人的境界。

但現在經蘇乙改良後的八斬刀,什麽都不存在了,就如野狗撲食,如獵豹捕獵,什麽美感和韻味都沒了,有的只有不惜一切地殺人、殺人、再殺人!

好好一門內涵很深的刀法,被蘇乙改得這麽功利和難看……

這才是陳識無法接受的根本原因。

這是現代功利主義理念,和古武修身養性的追求,發生了根本上的矛盾和本質的沖突。

這種矛盾沖突不可協調,非此即彼。

這有點像是“異端”。

理念之爭裏,“異端”是比“異教徒”更應該消滅的存在。

蘇乙剛開始和陳識爭論時,很無法理解陳識的想法,覺得他迂腐、守舊,不知變通。

甚至他不無惡意地猜測,陳識是酸葡萄心理,見不得他的武學理念更科學、更先進,不肯承認自己的落後和失敗,所以惱羞成怒。

但隨著兩人爭論的深入,蘇乙漸漸了解了陳識,明白了陳識內心的矛盾,知道自己這麽想是小人之心了。

兩人最核心的矛盾點在於,武術,到底應不應該只要能打,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