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8章、蘇乙的資本(第2/3頁)

蘇乙灑然一笑:“好,都是男人,看看我也少不了一塊肉。”

說罷,左右看看,上前反鎖了通往露台的門,然後開始脫掉上衣,露出自己的上身肌肉。

鄭山傲和陳識都算是武學高人了,兩人近距離觀察蘇乙的肌肉,瞬間便都動容了,兩人眼中精光暴射。

他們豈能看不出蘇乙這身肌肉的特殊性?

這身肌肉簡直就是專門為習武而生的!

是個人只要肯下功夫都能鍛煉出肌肉來,但練出來的肌肉有沒有用,就不一定了。

對於格鬥來說,不是說只要是塊肌肉練出來,就絕對能起到助力的。相反,有些不需要練的肌肉要是練得太過發達,反倒會影響出拳的發力效果。

這個道理是很好理解的,就比如長跑運動員也需要鍛煉肌肉,但他們沒必要頂著兩塊好幾公斤的胸大肌去跑比賽,胸肌對長跑運動員來說,反倒是累贅。

對於格鬥項目裏也是一樣的,在健美裏需要練大的胸肌,在格鬥中根本不需要練得太發達。

一是因為鍛煉胸肌的主要動作是臥推,在格鬥裏臥推這個動作基本上沒什麽用,練了也白練。

二是胸肌大多集中在胸口正前方,那地方本來就有肋骨保護,再者手臂可以進行簡單有效的防禦,所以無論是攻還是守,在格鬥中胸肌都沒什麽大量存在的必要,只要有一點就可以了。

甚至對普通人來說,顯得很有力量的肱二頭肌,在格鬥中也不需要多發達。

反倒是三角肌、斜方肌和大腿肌群,比起胸肌和肱二頭肌來說更重要。

現代的體育運動中,無論需要鍛煉什麽地方的肌肉,都有一套高效、科學的鍛煉方法,用來專門訓練特定的運動需求。

但在民國時候,根本沒有總結出這樣的方法,甚至除了少數的武學宗師,人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和概念。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對於身體素質方面,大抵就只分強壯和瘦弱兩種。

看起來很壯實的人,就應該很能打;看起來很瘦弱的人,必然是不太能打的。

某種方面來說倒也沒錯,但太籠統。

各門各派的國術倒是都有自己的鍛煉方法,用來打熬身體,鍛煉肌肉。

但這些方法效率普遍十分低下,而且很容易傷及自身。

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因為沒有專業、系統和科學的鍛煉方法,以及相關鍛煉器具的配合,其實這時候的武人們終其一生也不可能鍛煉出自己所需要的完美的肌肉來,因為有些部位的肌肉大家根本不懂得怎麽才能鍛煉得恰到好處,又不會在鍛煉它的同時累及其他。

就比如陳識曾說,自十四歲起,每日揮刀五百下。

這話聽起來看似刻苦,其實不然。

揮刀五百下對陳識來說是極限,但如果換做蘇乙,可以做到每日揮刀兩千下都不成問題,而且還不會造成肌肉勞損。

這就涉及到了科學鍛煉的問題,越是科學的鍛煉方法,越是高效。

傳統武術中,尤其是內家拳,都有“樁功”,練樁功的目的一是鍛煉身體協調性,加深對自身的了解,二也是起到鍛煉特定肌肉的目的。

樁功的好處是,站樁站紮實了,身心的境界都上去了,人能練到更高的境界。

壞處是效率太低,動輒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不出門”。

但如果按照綜合格鬥的鍛煉方法來鍛煉特定的肌肉,也許只有身的境界上去了,心的境界跟不上。但這麽做的效率一定更高,在別人還在站樁的時候,你可能就已經很能打了。

如果不在乎時間,長遠來看,站樁自然更好。

但生命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效率和實用性來說,無疑是科學的鍛煉更具優勢。

說這麽多,只是為了說明蘇乙在短短半年就鍛煉出這一身專門為格鬥而長成的肌肉,對於鄭山傲和陳識來說,是多麽地不可思議。

如果按照正常來說,按照他們一直以來教授以及練習的辦法,要達到蘇乙這樣的身體素質,至少得三五年才能小成。

而且一定練不到蘇乙這麽完美。

蘇乙身上的肌肉對於鄭山傲和陳識來說,多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簡直是最完美,最恰到好處的藝術品。

這樣的肌肉,滿足了一個武人對自身身體的所有需求,絕對是任何一個武人最夢寐以求的身體。

最讓鄭山傲和陳識渴望的是,精準鍛煉這身肌肉的方法!

這才是他們最渴求的核心!

如果能掌握這種方法……

兩個人只是想想,就激動不能自已。

“半年時間,練出這一身肌肉,你怎麽做到的?”鄭山傲問出了兩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但蘇乙卻沒有給他們解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