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割裂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一頭獅子帶領著的綿羊,好過於一頭綿羊帶領著的獅子。

莫拉圖對這句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古老諺語深以為然,因為相比之下,他認為比西方的同類型諺語更好。

原因很簡單,阿明認為一頭獅子帶領的綿羊,無論如何也無法打敗一頭綿羊帶領的獅子。

作為指揮官,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的指揮官,帶領著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層指揮官,指揮一支純粹由文盲和半文盲組成的軍隊,極度的割裂感,極度的無力感始終充斥著莫拉圖的內心。

大炮是戰爭之神,但炮兵是技術兵種,想要把大炮發揮出應有的威力,需要技術。

步炮協同,坦炮協同,這是需要雙方互相配合的,而且對協同雙方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就比如徐進彈幕,大炮在前方開路,步兵在火線後方跟進,這是一戰時誕生,二戰時發展到巔峰的步炮協同技術,但是現在,整個非洲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做到。

是的,整個非洲,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做到徐進彈幕掩護下的步兵沖鋒。

炮兵不行,步兵也不行。

在莫拉圖學習的國家,他們的徐進彈幕標準距離是一百米到三百米,但是,那個國家的步兵可以距離逐漸前推的炮火只有五十米的距離。

五十米啊,還處在大口徑炮彈的殺傷範圍之內,那是炮彈偏一點就要死人的。

在這裏嘛,別說五十米了,五百米也不行,一千米都不行。

同樣是炮兵,同樣由指揮部給出射擊諸元,但是第一炮可能還好,經過仔細的檢查,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至少第一炮是按照炮指給的參數打的,可是徐進彈幕需要連續開火,連續調整射擊參數,只要有一門炮在開火時把射擊諸元的改變執行不到位,那就炸到自己人頭上了。

目視射擊還好,但是遠距離超視距炮擊,就需要炮兵偵察兵發回的射擊諸元後才能開火,那就需要先試射一到三發炮彈,看看到底打的是準還是不準。

而炮兵偵察兵需要的又是對專業技能要求極高,打的準不準,就看他們發回的射擊諸元是否準確,但是,莫拉圖的軟肋就在這兒了,他的炮兵偵察兵總是讓他感覺到極度的痛苦。

炮偵是個技術活兒,卻也是個一線直接作戰的活兒,而且炮偵始終是敵人重點打擊的目標,莫拉圖有多少寶貴的留學生可以直接派去一線當炮偵呢?

沒有,一個都沒有,因為留過學的炮兵都是寶貴的,都是指揮官,都在指揮部裏待著呢。

這是一支在娘胎裏就帶著病根的部隊,雖然手上都是射程很遠的大口徑火炮,可莫拉圖根本無法發揮射程的優勢。

極少在十公裏以上的距離開炮,因為距離越遠誤差越大,而莫拉圖始終認為打不中的炮彈,那就是純粹的浪費。

精英指揮團隊,帶領著極度匱乏專業技能的基層部隊。

莫拉圖之所以能成為埃人陣中少數的明星炮兵指揮官,就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短板。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要獲得勝利,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莫拉圖要在距離敵人將將十公裏的距離上開始戰鬥。

這次的目標是機場,但肯定不是炮擊自己的機場,而是掩護前方的一支裝甲步兵發起沖鋒,所以這依然是一次步炮協同。

停止前進,部隊展開。

一次野戰,沒必要搭建野戰營房,只是圍繞著指揮車扯起幾張偽裝網就夠了。

莫拉圖不能靠後幾公裏建立指揮部,他一直是跟隨部隊建立指揮部的,不是他過於勇敢,也不是魯莽,而是他的指揮部必須靠近炮兵陣地,以便他的軍官可以隨時到陣地上監督和親自操作大炮。

作為一個炮兵旅,一個有著三十六門AH-2自行火炮,剛剛多了十門牽引大口徑火炮的縮水炮兵旅長,莫拉圖有時候甚至會親自指揮到單炮。

沒辦法,莫拉圖貫穿職業生涯的割裂感,就來源於此了。

“團長……不,旅長,我看那些新炮不占啊。”

這個旅長是剛剛任命的,前天莫拉圖還是個團長,但是現在他成了旅長,手下還不太習慣。

偽裝網剛剛扯起來,指揮桌剛剛擺開,地圖還沒鋪好,莫拉圖的一個參謀開始發牢騷了。

“新炮都還不是很適應,咱們剛轉過去操作大炮的人不占,是不是就別讓他們參戰了?”

不占是個方言,意思是不行。

自從去留學了一圈後,這位參謀就喜歡把學到的外國詞掛到嘴邊,而且他還不說大家都能聽懂的普通話,他一定要說幾個方言,以顯示他的留學地點和資歷。

但是大家都這麽過來的,莫拉圖也經常說一些外國話,反正在指揮部裏基本上都能聽懂,這樣溝通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