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先研究一下

6.8毫米槍彈就是為了應對重型防彈衣而生的,事實證明,美軍面臨的問題是全世界都普遍需要應對的,所以美軍想出的解決方案,也確實是能應對大多數戰鬥的需求。

5.56x43毫米的子彈已經證明對防彈衣的穿透力嚴重不足,7.62x39毫米的M43中間彈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然後作為北約最常用的中口徑7.62nato彈,雖然是7.62x51毫米,口徑比6.8更大,但穿甲能力依然比不上最新的6.8x51子彈。

為什麽會這樣,是因為6.8子彈膛壓更高,出膛速度更快,子彈截面動能比更高。

5.56nato彈的槍口動能是1700焦耳,7.62nato彈的槍口動能是3400焦耳,7.62毫米M43中間彈,也就是AK47用的那種子彈槍口動能差不多是2000焦耳,7.62毫米R彈,也就是帕特裏克用的機槍彈槍口動能在3500焦耳上下浮動。

而6.8毫米新彈的槍口動能是3700焦耳,比最常用的幾種7.62毫米口徑動能更大,也就是說,而子彈的橫截面還小,穿透能力自然就更強。

所以新子彈號稱400米內穿透四級防彈衣,而5.56毫米子彈頂著防彈衣都打不穿,7.62nato彈多遠都打不穿四級防彈衣,這就是區別。

說人話就是高光用的新槍新彈,其穿甲能力比M60機槍,比pkm機槍,比M14步槍,M4步槍,AK47步槍,還有M21狙擊步槍,M24狙擊步槍,還有SVD狙擊步槍,比這些槍的穿甲能力都強。

但是話說回來,有利必有弊,新子彈的穿透能力直接提升一個档次,可是槍口動能大就意味著無法連發,因為控制不住,然後膛壓高就意味著槍管的使用壽命短,還有槍口初速高,也意味著發射噪音特別大,用普通消音器根本都壓不住的那種。

現在高光他們人手一把西格6.8,這個配置,全世界除了美軍正在試用新槍的那個隊伍,也就國王防務了。

不能連發就打半自動好了,打一槍有一槍的效果,總比打中了卻無法穿透防彈衣要好。

拿到了新槍,高光很快就體現出了新槍該有的效果。

一槍打死了一個,然後高光調轉槍口,瞄準了第二個正在邊開槍邊後撤的敵人,槍響人沒倒,但是高光趕緊又連開了兩槍,終於在敵人即將到達圍墻缺口的時候將其擊中。

戰鬥已經進入了尾聲。

按照高光的判斷,戰鬥打到這個份上就該結束了,因為敵人的第一次進攻顯然已經失敗,他們無力繼續戰鬥,就算要重新組織進攻,也得退回去,集結人手之後才能第二次發動進攻的。

高光從地上撿起了他的HK416,然後對把槍遞給了邁克,急聲道:“去把我的步槍和子彈拿下來,換槍,大家都換槍!”

槍聲快速稀疏了下來,爆炸聲更是完全停止,這次戰鬥根本沒用到手榴彈,因為雙方也沒到可以投擲手榴彈的距離上。

高光驚魂未定,他喘著氣道:“我得去問問什麽情況,怎麽這麽輕易就讓敵人打進來了,這仗怎麽打的……”

根據經驗,這仗會告一段落,雙方都可以乘機趕緊的重新組織一下,可是高光剛剛說完,卻聽有人在樓頂上大喊道:“敵人來了!準備迎擊!”

這麽快的嗎?這連一分鐘都沒有,敵人就能再次發動進攻?

剛剛沉寂的槍聲再度密集起來,敵人在外圍和躲在樓頂還有屋裏的友軍展開了對射,這次沒有人直接沖進廠區,但他們再次開始火力壓制。

這戰鬥,可是有些莫名其妙啊。

如果是高光指揮,那麽他絕不會在沒有解決三個火力很強的制高點之前發起進攻。

敵人采取的打法極為強硬,就是那種頂著守軍的火力也要往裏硬沖,但這麽做,除了送死之外沒什麽太大的用處。

好像是敵人把高光他們都當成了草包似的,以為一個沖鋒就把工廠拿下了呢。

“敵人有問題!”

“這打法不對,敵人想幹什麽?”

帕特裏克和約翰的經驗豐富,主要是應對這種大規模的戰鬥經驗豐富,現在他們都覺得這一仗的打法很有問題。

保羅在一旁急道:“我覺得敵人是沒有配合好,他們一定是協同上出了問題,攻擊部隊和掩護部隊脫節了!”

保羅是特種部隊出身,如果讓他打,那一定是在重火力掩護下,才會對這種擁有堅固的建築和密集火力的敵人進行攻擊,因為現在他所防守的工廠,可不是只有幾個恐布份子占據的那種,這裏好歹也是有好幾十個裝備精良的pmc。

敵人不可能不知道工廠的防禦力量有多強,那麽他們這種打法,就只能是協同的時候出了問題。

國王防務的人迅速聚在了一起,然後約翰急匆匆的道:“你們覺得敵人是想幹什麽?”

帕特裏克毫不猶豫的道:“火力壓制,派突擊力量進入廠區,分割我們,不讓我們有機會互相支援,然後就可以把幾個火力點一一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