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查?不查?(第2/3頁)

“諸位大人,陛下召見,請跟咱家過來吧……”

帶著濃濃的疑惑和不安,眾人邁步進殿,擡眼一掃,天子的臉色波瀾不驚,坐在禦座上,在他的身旁,赫然是東廠提督太監,舒良。

除此之外,這些大臣們,還敏銳的察覺到,武英殿中侍奉的宮女內侍,比平常要少了很多,但是,侍衛和大漢將軍,卻多了不少,這更加印證了他們心中的預感。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天子的聲音落下,依舊聽不出半點喜怒,更是讓在場一眾人心中惴惴。

片刻的沉默之後,天子在場開口,目光卻落在了一旁的刑部尚書金濂身上,道。

“刑部追查王鉉一案,如今可有結果?”

聞聽此言,眾人的心算是落下了少許,如果說是為了陳循的案子的話,那麽,也能夠理解,當然,即便如此,這樣的陣仗,也還是未免讓人覺得太大了些。

不過,他們都沒有注意到的是,天子所說的,是‘王鉉一案’,而並非是‘陳英一案’或者是‘陳循一案’。

這小小的區別,差之毫厘,卻謬之千裏。

當然,這個時候,殿中的眾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刑部的金濂聞聽此言,心中不由苦笑一聲,道。

“啟稟陛下,此案幹系重大,所以,僅憑證人的口供和目前所掌握的證據,尚且不能定案,臣此前,已經請旨,命將吉安知府廖庭召回京中,同時,移文南京戶部,請高尚書回信,證明陳尚書所言是否屬實,故而,具體案情,還需再等些時日。”

這是事實,也是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的事情,正因如此,眾臣才會疑惑,為什麽天子會突然將他們都給召集過來。

然而,面對金濂的解釋,朱祁鈺卻搖了搖頭,道。

“朕並不是說,王鉉舉告陳英一案,而是說,王鉉自己,在京中行賄受賄,拉幫結派,徇私舞弊,勾結朝臣相互庇護的案件,刑部可查到了什麽?”

此言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立刻打起了精神。

果然,今天的事情,並不是為了陳循的那件案子那麽簡單。

與此同時,聽聞此言,金濂的臉色也變了變,道。

“陛下恕罪,王鉉所涉之事,刑部也正在查,不過,目前來看,還是他和陳英的案子,涉及最大,除此之外,王鉉曾和一個叫季同的官員有過密切的往來,這件事情,臣早些時候,曾經具本上奏,請陛下明鑒。”

王鉉的名字,這段時間,自然是朝野上下盡皆耳聞。

但是,這個季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至少,在場的大多數大臣,聽到這個名字,眼中都不由有幾分迷惑之色。

不過,聞聽此言,天子的臉上,倒是閃過一絲笑意,道:

“哦?若是如此,那朕知道的,倒是比刑部要多些了。”

這番話隨時帶著笑容說的,但是,不知為何,在場眾人看到天子這副神色,心底那股不祥的預感,卻莫名其妙的又升了起來。

果不其然,下一刻,天子的目光轉向一旁的舒良,道。

“就在剛剛,東廠呈上一份奏疏,和王鉉一案密切相關,諸位不妨一同聽一聽。”

於是,眾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一旁板著臉的舒良身上。

雖然說,早在進殿的時候,他們就注意到了這位東廠的大珰,但是,直到此刻,不少人才赫然發現,這位平素不論何時,臉上都帶著慣常假笑的東廠督公,這一次,竟然從頭到尾,臉上都沒有露出一絲笑容。

聽得天子的吩咐,舒良躬身上前,恭敬的從禦案上拿起一份奏疏,讀了起來。

隨著舒良不帶一絲感情的聲音,在略顯空曠的武英殿中回蕩而起,殿中諸臣的臉色,也隨著他的聲音,越來越難看。

這份奏疏,是舒良呈遞上的第二份,開頭簡單的說了王鉉行賄給劉益的事情,隨後的重點,就放在劉益的身上。

“正統十二年四月,山東道禦史通過行賄,使劉益修改案卷,將其侄殺人罪改判……”

“正統十二年七月,吳縣知縣徐坊審訊強搶民女刑案,因案犯為劉益親族,後劉益致信徐坊,此案後不了了之……”

“正統十三年五月,蘇州府推官……”

“正統十四年正月,……”

……

“景泰三年十一月,因江西災情中貪墨常平倉,知縣季同被捕入獄,吏科給事中王鉉行賄劉益三千兩,妄圖減輕其罪,無果……”

這一樁樁一件件,被舒良用一種無比平靜,將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件,都一一敘述出來,反而讓在場的一眾大臣,陷入了一片安靜當中。

到了現在,他們其中終於有人隱隱意識到,天子為什麽要將他們召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