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皇莊的奧妙(第3/3頁)

甚至於,他們還有可能偷奸耍滑,在皇莊時故意磨蹭休息,膽大些的,說不定偷皇莊的牛出去都有可能。

因此,治本的法子就是,直接用沒有田地的流民。

他們沒有自己的田地,自然也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一念至此,一眾藩王終於恍然大悟,為什麽皇莊的租子,是逐年遞減的了。

因為隨著流民被固定下來,他們慢慢的也會有自己的積蓄,所以,持續高額的田租,就會讓他們漸漸變成前一種狀況,想辦法去購置,耕種自己的田地。

但是,皇莊的租子逐年遞減,一方面減輕了他們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給了他們一個念想。

換句話說,他們只要好好幹,每年交的租會變少,而少到一定程度,雖然不在遞減,但是和民田的稅賦相同,也就相當於這田是歸他們自己了。

這種經營方式下,再加上一旦出現偷竊,挪用等錯誤,就會被開革出去的威脅,越是幹的久的,反而越會盡心盡力,小心謹慎,畢竟,誰也不想馬上就要到手的田地,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讓前面那麽多年的辛苦白白浪費。

而且,因為租佃的田地,是隨著佃戶的死亡而終止的,普通的佃戶,能夠活個五六十歲,都已經算是高壽了。

按照他們二十歲左右開始租種來算的話,按照歲減半鬥的租子來算,想要降到民田的稅賦標準,大約需要十五到二十年左右,如果說,這還不算中間如果出現幹旱,蝗災等情況歉收,蠲免田租而不計年限的情況,如果加上的話,這個數字至少要再延後五六年。

所以實際上,看似這些佃戶最終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田地,可那個時候,他們至少已經四五十歲了,到了最後,真正能夠按民田稅賦租種繳納的時間,其實也就是長則十年,短則五六年而已。

如果說,這賬冊上的產量提升並不是假賬的話,那麽,前期的這至少十年重租增加的產量,完全是可以彌補後期降低的田租的。

而等到這些佃戶幹上幾十年之後,他們自己也會積攢下一定的家底兒,可以給後輩子孫在皇莊外頭購置田地,也就不必在依附於皇莊,等到他們撒手人寰,皇莊便將土地收回,然後重新租給新的流民。

照這麽看來的話,這的確是一個好法子,既可以不損失皇莊的田租,又可以吸納大量的流民,保持地方的安定,可謂一舉兩得。

而且……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情,說穿了其實並不復雜,只是之前的人並沒有想到,還能有這種方法而已。

理解了皇莊的經營方式和獲利的方法之後,底下的藩王立刻就開始考慮,如果說天子真的要讓他們仿效皇莊的話,那麽,他們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稍作修改,然後達到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