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舒公公的光輝事跡(第3/3頁)

太上皇先是調了劉永誠到身邊貼身護衛,而後,舒良趕到,作為天子的心腹,太上皇肯定對他防備甚深。

但是,舒良卻巧舌如簧,不知怎的,說動太上皇將“外圍”護衛交給了他。

然後拿著雞毛當令箭,直接圍了行宮,再接著,他直接帶人強闖行宮,先是要太上皇登台致祭死難官軍,這件事情太上皇肯定不會願意。

所以,舒良就索性將罪名栽到劉永誠的身上,說是他畏懼回京被怪罪,所以蠱惑太上皇將他留在身邊,為此不惜讓太上皇不顧大局,連祭奠死難官軍都不去。

最後,理由拿到了,自然是無所顧忌!

當場動手抓人,順帶著將那幾十個蒙古護衛,也狠狠的揍了一頓。

老大人們都能想到,當時混亂的場面,以及舒良動手的時候,太上皇心裏濃濃的驚懼。

要知道,太上皇既然有如此濃重的防備之心,那麽,除了劉永誠帶來的人,和那些蒙古護衛之外,內院必然是沒有其他的兵力的。

而舒良當時做的,就是將太上皇身邊的一切護衛力量,全部鎖拿羈押。

換而言之,在這種狀況下,舒良實際上已經掌控了太上皇的生命!

老大人們不禁升起一絲明知不應該,但卻忍不住的念頭……

不知,當時的太上皇,是否想起了土木堡的那一夜。

兵荒馬亂,身邊無一人護衛,生死操於人手,對方只要動動手指,自己便性命難保。

或許,這才是太上皇這次如此決絕,不惜停駐宣府不歸,也不願意退讓的原因吧。

但是天子這邊……

好吧,這是老大人們頭一次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天家復雜的關系帶來的真正為難。

怪不得天子讓舒良回坤寧宮當總管太監,但,也僅是如此了!

這是天子給出的信號,此事,到此為止。

可是,太上皇對這個結果,肯定是不會滿意的,他仍舊留在宣府,就是在等一個滿意的結果。

問題就在於,天子的態度,明顯也同樣強硬。

他老人家先處置舒良,再給群臣吐露詳情,此舉用一個不恰當的詞來說,叫先斬後奏,這種舉動本身,就代表著決心。

躊躇了片刻,王翺試探著開口道。

“陛下,此事舒公公雖奉旨意而為,但也確有不妥,陛下既已處罰,想來太上皇也不會揪著不放,倒是這迎復之禮,是否……”

不論怎樣,台階總是要給的。

這封信裏,太上皇提了兩個條件,一是要舒良,二是要將迎復之禮簡辦。

當然,這個簡辦,是按太上皇的意思簡辦。

天子郊迎,群臣出迎,拜會宮中聖母皇太後,都是不簡省的,真正簡省的,是祭天,祭廟,和禦奉天殿頒行詔書,這幾個政治意義濃厚的環節。

但是這個,好吧,這些想要簡省,其實也很難。

原因就在於,這件事情既然能推行到這個地步,說明在群臣當中,是有共識的。

天子和太上皇,各自的權力和對大政的幹預限度在何處,是所有人都希望能夠清晰劃定下來的部分。

所以,如果這些簡省下來,一時之間倒是好辦,但是長久來說,必有隱患,何況,天子這頭,只怕也不會願意。

果不其然,天子瞥了一眼王翺,口氣平靜,道。

“此事禮部和各衙門,前期已經做了諸多的布置,如今罷停,豈非空耗人力物力?暫且不急,太上皇只是一時情緒湧動,待平息下來,自會歸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