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2/2頁)

就算他們明目張膽的主張迎回太上皇,支持東宮,天子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頂多就是冷落打壓,旁置不用。

但是想要削去他們的爵位,除非犯了大罪,不然基本上不可能。

說白了,二十年之後,英國公府還是英國公府,一段時間的冷落,他們承受的起。

所以他們下注在東宮身上,只要東宮能夠順利登基,他們照樣能夠揚眉吐氣,東山再起。

但是羅通不一樣。

他這種文臣,為官入仕也就是這幾十載。

羅通今年還不到五十歲,算得上是年富力強,但是若要跟皇位上的那位比,卻沒什麽信心。

所以,他沒打算自己能看到太子登基的那一天。

但是即便等不到太子登基,東宮依舊是值得押注的。

太子八歲出閣,立詹事府,最晚十五歲大婚之後,便可以參與政事。

要知道,三楊的崛起,可不是在太宗皇帝死後。

太宗皇帝還在時,身為東宮屬官的三楊,作為儲君在朝中的政治勢力代表,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羅通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重走三楊的路子,憑借東宮的力量,在朝堂之上真正站穩腳跟,探一探七卿的位置。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麽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這個跨度,對於還不滿五十的羅通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有一天問題就是,他得成為東宮一派真正的心腹,至少是他們這幫人裏,傾力培養的人。

這也是今天他在英國公府積極表現,不惜讓他們坐岸觀火,自己去打頭陣的原因之一。

可是,他心裏也明白,自己並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文臣這邊,楊善就不說了,已經被罷官,以後哪怕起復也不足為懼,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許彬和蕭維禎。

他們兩個才是第一批投靠太上皇的文臣,而且如今,正在瓦剌力求能夠迎回太上皇。

一旦他們回來,羅通只能成為他們的背景板,或者說,如今的羅通,只不過是他們不在時候暫時的替代品而已。

這一點羅通心裏明白,但是他無能為力。

論資歷他比不過許彬和蕭維禎,論功勞,他同樣也比不過,沉著臉色,羅通開口道。

“侯爺說這些話,該不是專門過來嘲諷羅某的吧,到底有什麽事情,還請侯爺明言!”

不知不覺間,羅通的稱呼又改回了生疏的“侯爺”。

對此,任禮倒是毫不在意,擡手拍了拍羅通的肩膀,開口道:“學古不必如此,你我面對的局面,其實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才更應該精誠團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