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逼宮(下)(第2/3頁)

最終,只是面對著朱祁鈺拱了拱手,告退下去。

唯有兩個人留了下來,一個是豐城侯李賢,另一個便是於謙……

待得人走的差不多了,李賢方才上前,道。

“殿下,京營已經備好,靜待於尚書前往接手,然而三大營統領尚且空缺,伏惟殿下慮之。”

話音落下,李賢便感覺到於謙一道冷冷的目光掃了過來。

心裏暗自抹了把冷汗,他也不知道,郕王為什麽同樣要把於謙留下來,這種事情,有外人在怎麽好說……

但是既然是朱祁鈺的意思,他也不好違背。

說起來,今天他的表現的確不夠到位,此刻只能努力找補,只希望這位郕王殿下,不要因此而對勛戚產生什麽惡感才好。

朱祁鈺倒是淡定,坐下抿了口茶,道。

“明日結束後,你遞個名單上來,與兵部商議過後,再遞給本王。”

李賢忙點頭稱是,隨後便在朱祁鈺的眼神下,告退離開。

於是大殿當中,便只剩下了朱祁鈺和於謙兩個人。

過了良久,於謙道。

“殿下,為何要這麽做?”

聲音中帶著一絲困惑,也帶著一絲掙紮。

朱祁鈺心中嘆了口氣。

他太清楚於謙的性格了,這個人,無比冷靜,但是他也會痛苦,也會掙紮。

理智告訴於謙,他此刻應該堅定的站在郕王這一邊,這是對大明江山最有利的。

但是他這麽多年,所讀的聖人之理,禮法大義,又束縛著他,讓他倍感痛苦。

朱祁鈺起身,走到他的面前,開口道。

“今日之事,確是本王謀劃,無論你如何作想,但本王,是為了大明!”

說罷,朱祁鈺轉過身,負手而立。

於謙站在原地,愣了半晌,方才艱難的開口道。

“臣……明白了,臣會盡力守住京師,亦會盡力迎回天子,願殿下一心為國,弘濟艱難,以慰天下。”

說罷,於謙拱了拱手,失魂落魄的離開了集義殿。

朱祁鈺轉過身,望著於謙離開的身影,神情復雜,低聲喃喃道。

“希望……你是真的明白了吧……”

……

重活一世,朱祁鈺自認他能看得懂於謙,但是他卻知道,於謙看不懂他。

今日於謙的一番舉動,既在朱祁鈺的意料之中,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本來,他是希望借助勛戚的力量,讓孫太後答應立他為新君,即便是當場不能答應,但是朝廷物議在前,孫太後就算堅持也堅持不了多久。

他意料之外的,是於謙的驚人之語。

以於謙的聰明,不可能不知道他說出那番話,會意味著什麽,那是賭上了他的前程和名譽。

即便是成功了,以臣子之身,妄議皇位傳承,於謙也必然會被士林上下非議不已。

但是他還是做了!

李賢是朱祁鈺安排的,但是於謙不是。

有了前世的經驗,朱祁鈺早就知道於謙不會反對,但是他會站出來說那番話,是朱祁鈺沒有料到的。

但是也只是當時不明白,待事情結束,朱祁鈺便想通了。

國賴長君,這本就是於謙心中早就有的想法。

當時的局面,實則是僵在那裏,需要有人出來推一把,所以於謙便站了出來。

除此之外,只怕還有幾分惺惺相惜之意。

畢竟有前世的經驗在,這些日子下來,朱祁鈺和於謙討論國政,研究朝務,很多想法不謀而合。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於謙當時,多少也懷著幾分替他沖鋒陷陣的意味。

但是朱祁鈺能看得懂於謙,他卻未必看得懂朱祁鈺。

要知道,當時的場面,朱祁鈺最好的辦法,其實是緘默不言。

他之所以站出來,是為了保於謙,也不是為了保於謙!

重活一世,朱祁鈺反思了很多,其中就包括,自己當年為什麽會失敗。

除了沒有孩子這個硬傷,難不成就沒有其他的了嗎?

答案自然是有!

若非有南宮復辟這一樁事情,哪怕他最終沒有兒子,依舊是朱見深繼位,他至少也不會落得個連皇陵都入不得。

他失敗的最大原因,用鄉間的俚語來說,就是既想當婊子,還要立牌坊……

他本非正統,得到皇位的程序,也並不是那麽正當。

畢竟,按照正常的禮法傳承,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前者優先度高於後者。

所謂皇權至高無上,要嗣立後繼之君,逃不脫的便是法統這一關,理論上來說,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和權力,選擇後繼之君。

他前世繼位之時,雖有朝臣擁戴,但是皇帝未死仍在,又無聖旨遺詔冊他為帝,便是得位不正。

這個不正,並不是指的謀朝篡位,而是程序不對,不合規矩得來的皇位,法統便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