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380 磨礪千把尺

八月十四。

距離探山之行過去好幾天了,王葛恢復主吏的忙碌,累的時候仰望高峰,感覺山是林下,樹是林下,山谷吹來的風是林下。

有時候她不知不覺流淚,慶幸幾十年前他來過的地方,她也來了。遺憾的是太晚。

可再一想,她與他的足跡終歸重叠,她願把這種重叠視為重逢。

便是在這種壓抑和悲傷中,王葛制尺本領小突破,於一把尺上將每個分距精準等分為五,離最高的度師“制毫”境界更近了。

至今她仍不知刻尺技能存在境界劃分,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後,她打算提前準備“百規矩千磨礪”。

大匠師晉宗匠師的過程叫“熬”宗匠?她偏要破慣例,不僅選擇熬時最久的“千磨礪”,還要制足一千把直尺!

且每把尺刻雙面線段!正面最小刻度仍是分距,反面最小刻度為……雙毫!!

素尺材料有嚴格標準,橫長十一寸,豎寬一寸,截面厚度一分距。起始線同樣嚴格,從半寸開始刻。加強自我挑戰,她先刻雙毫那面。刀下幾乎無聲,速度為每息一刀,刻法仍是由下至上,到達較長的寸線段時,同樣行雲流水。

翻面。

由難變簡,速度加快為每息兩刀,盡量保持相等腕力。王葛把想弄清林下是不是司馬攸的期望,把對安定梁氏權勢相壓的憤恨,全化為奮進動力。表現於制尺時,便是下刀的力度也苛刻到相等!

尺成。

阿薪、阿蘆負責校驗每把尺是不是完全相同。刻速跟驗速基本一樣,僅從速度比較,王葛遠超將作監招募的同等境界之尺匠。

八月十七。

臨水亭吏帶來第二批建匠肆的隸臣妾,這次有五十人,還是郡署派遣。按交接程序,王葛要核對人數並一一對應罪徒籍貫,沒想到啊,隸臣裏竟有當年司馬韜找來害她的四個市井無賴。

布大郎是無賴裏記性最好的,五官諂媚成一朵枯花看著她。

王葛問:“當年你們有七個吧?”一共十人,被徒兵歧郎君和亭吏打死三個。

“回主吏,去司州的路上跑死三個,禍害全死啦!剩下我等全是良善人哪,嘿嘿。”

另三個無賴沒站在一起,聲音倒是齊:“我等全是良善人哪。”

死少了!王葛冷著臉清點完人,讓呂匠工把隸臣妾帶走分配活,她把任亭長請到灶棚外的筵席處,斟上柏子粉泡的水,說道:“近日匠肆采摘了不少枸杞、山棗,柏子已曬幹,挑出好的裝袋了,下次亭長來時可得把空車還我。”

“哈哈,我就不與主吏客套了。哎呀,靠山吃山,匠肆建在這雖然偏,其實比縣裏好。”他這次去縣署接罪徒,聽人議論王葛無出身、資歷淺,被縣署找了處偏壤臨時建肆打發,換成別的中匠師,即使官署匠肆無主吏空缺,也會進大族匠肆為主吏。還有,別的官署匠肆配有數名察驗匠吏,唯獨秩幹匠肆直到現在僅王葛一名主吏。

“我也如此想。”王葛讓阿薪取來兩把尺,擱到一淺底篋笥裏。“以前亭長對我家多有照顧,尤其我從弟王竹的事情。提謝禮顯得疏遠,這是我制的尺,跟尋常匠肆賣的尺不一樣,望亭長莫嫌棄,一定收下。”

任溯之的欣喜可不是裝出來的,他自有消息門路,知道王葛的匠師天賦非同一般,她制的尺,應比市面上能買到的尺標準。回亭裏後,他才發現兩把尺均是雙面刻線,細密線段的一面,細密到他用手指頭邊退邊數、還是很快數亂。

天啊!這兩把尺上的線段要全是準的,可傳家啊!

晚陽落,幾個探山百姓陸續下山,匠肆驟然多出五十隸臣妾,來來往往擡木料、推車,把葦亭的趙大郎嚇一跳,還以為自己下山走錯道了。

羅娘子想法別致,先尋思帶這些罪徒來的人裏有沒有那寬背郎君。她借著卸野果、搬柴、推車,各個角落的活都忙,可是沒看到人,明白寬背郎君就算來過,也在她下山前又走了。

更打消她荒唐念頭的是,探山任務結束,匠肆會給足說定的谷糧數,明早領了糧後她得離開匠肆了。羅娘子鼓足勇氣想找王葛問明寬背郎君是誰,沒等走近被眾護衛的威勢嚇退。

八月二十四,王葛快馬加鞭回縣署,令高月和幾名鄉勇驅十輛牛車,先至王竹那卸下一車山貨,剩下的全部載回葦亭。

王葛去縣署述本月事務後,把俸祿領了,報休沐歸家。各州郡的俸祿不同,同一地官與吏俸糧的種類也不同。踱衣縣只有縣令、主簿、主記的俸糧是新五谷,縣令的以粳稻居多;眾門下吏、曹官、亭長,是去年產出的五谷;再低的吏雖同是一年前的陳糧,但只有黍和麥。

因此家裏就算每月吃不完王葛的俸糧,也不能抵成田租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