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壽真君(第2/3頁)

不過這時又顯現出了許莊煉就元神之後,三元法身的另一樁玄妙,如今的三元法身雖然不能通過修行提升道行,卻已具備了補益元炁之能。

如此一來,對許莊而言,鬥法對於道行的折損可說減弱許多,當然,許莊深知好勇鬥狠不是修道之正軌,他的心性也不會因此動搖。

倒是方才元炁歸來之時,速度比之自己預料快了許多,要知法身已散,不能動用遁法,純粹的元炁竟然能在瞬息之間跨越數萬裏遙遠,回返己身。

莫非是因氣機勾連之由?如此一來,三元象身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能瞬息歸至,分而行動的能力可謂大大加強……

不過這都需要經過嘗試、琢磨再言,許莊此時卻是無暇了。

就在許莊念頭以難以想象的速度極快運轉之時,已有一名道童出得殿來,行了一禮,言道:“請真人入殿。”

許莊應聲微微頷首,作勢一整衣袍,這才跨門而入,卻見洞真大殿之中,仍是一片幽靜,真君法相亦是威嚴不變,右手於胸前捏玄妙法印,左手虛托,五指上各自懸浮一枚渾圓如雞子,仿佛天體星辰之丸。

雖然早有猜測,但以許莊如今見識,終於可以看出這五枚仿佛天體星辰的圓丸,正是洞真大殿的五座洞天,甚至若他願意,也可窺見其中仍有不少道人正閉關修行……

而這五大洞天,正是玉壽真君所辟,對修行各有妙處,可以稱作是太素正宗的真正底蘊所在。

傳聞之中,元神真人若能渡盡三災,就有開辟洞天之能,但那等人物,為跨過陽真一關,證得與世同君之功果,絕不會耗費大量元炁施展如此手段。

所以唯有純陽真君,才會真正開辟洞天,這也是道門若有一位純陽真君在世,便能迅速達到鼎盛,列為正宗的原因之一。

許莊來到真君法相下,略做沉吟,取過三線玄香引燃之後,高舉過頂,恭敬對真君法相行了一禮,供入香爐,這才在蒲團之上盤坐下來。

果然,伴隨玄香煙氣升起,許莊忽有所感,自己的元神已經勾連上一縷玄妙氣機,只需自己心念一動——

一縷元炁仿佛跨越了千年萬年,無窮遙遠,忽然在不知何處凝化出許莊身形,睜眼一看,便見眼前已是換了場景。

這一幕定是十分難能令人理解,眼前似是一方道台,道台之上,正有一位道人講述道法,台下許多小童端坐聽講,有如癡如醉者,也有渾渾噩噩,魂飛天外者。

許莊心念一動,並沒隨意走動,垂手而立,靜靜聆聽起來,雖然只是三言兩語,但他仍然可以聽出,這似乎是一門有別太素三大真傳,但又同樣脫始於太素理念的道法。

可惜的是,講道似乎已近尾聲,許莊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很快台上道人講道停下,便有道童擊響鐘磬,唱道:“講道結束。”

眾小童齊齊起身行禮,後才紛紛散去,直至此時,道台之上的道人才注目過來,微笑喚道:“道妙。”

許莊恭敬禮道:“弟子道妙,見過真君。”

雖然許莊只在真君傳演太素開天境界之中,似乎與玉壽真君見過一面,但自然不會錯認祖師。

玉壽真君青年模樣,樣貌似乎並無什麽出眾之處,只是聲線溫和,氣度爾雅,叫人如沐春風,他微微一笑,言道:“且上台來。”

許莊不覺有一絲受寵若驚,沿階登上道台,卻見真君身前已經置有一張蒲團。

玉壽真君朝上一指,許莊自然不會木訥到需由真君請他落座,便直接在蒲團之上盤坐下來。

玉壽真君這才言道:“道妙,你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尋得本真,成就元神,貧道心中甚慰。”

“不過元神之後道途,又仿若重新啟程,修行到了如今地步,想必不需貧道提點了吧。”

許莊應道:“是,弟子省得。”

玉壽真君緩緩點了點頭,道:“我也知你道心,定然不會懈怠,對你亦是寄予厚望,日後若有什麽解不開的疑難,盡可前來道場尋我。”

許莊目光微亮,趁勢提出幾個自己煉就元神之後生出的疑惑,玉壽真君果然不吝答復,只是為許莊解惑之後,卻笑罵道:“這些問題,自己琢磨些許時日也便分明,也要來問老道。”

許莊也不賣乖,應道:“謝真君提點。”

玉壽真君輕擺了擺手,言道:“今日召你相見,是有三樣物事予你。”

許莊面色微微一肅,靜靜聽著,玉壽真君自然不必賣什麽關子,不見什麽動作,便有一卷道冊,一枚符箓,一點靈光飛入許莊手中。

“此乃老道草創之法,與我太素三大真傳同源異流。”玉壽真君一指道冊,言道:“雖然你已鑄成根基,但不定能對你道法有些許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