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天變(第3/4頁)

張三長老依舊有些難以置信,又問:“那您說說,這天地到底哪裏不一樣了?”

莫成君反問:“那三長老,你說這一千多年的歲月,人族九州到底有何變化?”

“有何變化?”

張三長老被問的有些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有那麽一瞬間,他腦海中冒出來了不知多少‘大事件’,但也搞不清莫成君想問的到底是哪個?

莫成君似乎明白他的糾結,自顧自的道:“這一千四百年的時間,已是很漫長了,人族經歷了大玄代夏,換了一個王朝。

同樣是大夏的頂梁柱,武道一途已然沒落,而真正走上舞台的是我等,仙道宗門。

這等變化,還不夠大嘛?”

老實講,鬼靈門對於這個改朝換代其實並不敏感,誰叫他們歷史夠長,又在大夏末年封了山門,躲過了那一場災劫。

沒了多大的損失,自然感觸不深。

只是,莫成君這麽一說,張三長老也得認,但一群人更迷糊了。

小吉祥又忘了大人講話,小孩不許插嘴的教訓,嘟囔了一句:“這有關系嗎?”

“這當然有關系!”

莫成君居然點了點頭,輕聲道:“大玄代夏,都說是武夫一道沒落了,壓不住這天地大勢,鎮不住這紅塵滾滾,妖魔鬼怪,需得我仙道入世普度眾生,救民與水火。

這是最普遍的說法,但我前段時間幾乎把大夏末年的史書和傳記都翻遍了,做了一個統計。

大夏末年,整個王朝有絕代武聖一位,就是那號稱為王朝續命五十載的張須陀,更有武聖不下二十位,皆是有名有姓,有履歷過往,有宗門羈絆的強人。

他們或許各有訴求,但大玄王朝一聲令下,他們又有誰敢不從?

就這等數量,較之大夏立國之初,太祖帝禹一位武聖撐起來的王朝,又是強了多少倍?

更不要提大夏乃是典型的以武立國,和對異術的打壓相比,武道是在蓬勃發展的。

從最初的武道宗門,再到武院體系,甚至到後期已然成型的武舉取仕制度,說是傾全國之力培養武夫都不為過。

除此之外,大玄王朝更是修訂武庫,收錄天下武學,並聚了不知多少宗師武聖日夜研究,得了那秘傳的皇室九大武道法相。

就這,還不算朝廷向外傳播的三十六種,以及有名有姓的可以成就武聖的功法,不下百種。

這又比大夏立國之初強了多少?”

說到這裏,莫成君終是頓了頓,才拋出自己的論點:“所以,其實不是武夫一途沒落了,相反,他們有了長足的發展,實力達到了又一巔峰。”

“可他們失敗了啊?”

這時薛嶺開口了,小家夥聽了半晌,終於忍不住了。

“是啊,他們失敗了,這自然有朝政腐敗,王朝內耗的原因,但終究實力在那,無論如何不該是那般不堪。

但事實就是如此。

他們敗了,一敗塗地,以至於被我等仙宗打壓至今,連頭都擡不起來。

那原因是什麽?

他們太弱?

不,不是他們弱,而是我等仙門變強了!

可大夏立國足有千五百年的歲月,異人已經被打壓的快擡不起頭了,沒有好的學習發展的環境,為何會比武道更強?

又憑什麽會比武道一途更強?”

好吧,習慣性停了下,等所有人的專注力提到最高,莫成君才續道:“常言道,做成一件事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這地利和人和,仙修皆不占優勢,那唯一的優勢就一個了——天時。

是的,天地不一樣了,天變了,所以,仙修的手段也不一樣了。

那這天地到底有什麽不一樣了?

我認為,是這天地間的靈機數量和密度,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結論,其實在莫成君看來,挺正常的。

沒法子,畢竟經歷過那麽多小說的毒打,靈氣復蘇的概念都算一種常識了。

莫成君還記得不知多少年前,研究《劍論三》時,他做出過‘天地靈機具有偽智能性’的結論時,以此推導出靈氣復蘇是鬼死後殘余的靈性導致的。

現在來看,這推斷有多麽離譜就不說了,但至少在莫成君這裏,‘靈氣復蘇’的概念其實很普通。

這世間一切都在變,那這天地靈機的數量在增加也並非不可能,若是這一推斷成立,那會造成什麽後果呢?

鬼靈五老終究不是蠢人,在莫成君拋出自己的最終結論後,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不知多少聯想。

張四長老:“武夫一道雖然也講究汲取天地靈機,但更多的是向內求取,他們多用天地靈機來錘煉體魄。

不像我等,乃是求諸與外。

假如,真如莫師所言,是這靈機的數量和密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那我等仙修,確實占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