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俊傑何其多矣(第2/3頁)

因此,姜塵要做的,不是去終止這些無休止的紛爭,而是讓他們的戰鬥盡量遠離凡塵,並盡最大能力的不去破壞天地。

在不破壞天地,以及傷害無辜生靈的前提下,這天地間的修士因為各種紛爭死上一批,對天地而言是有好處的,能夠減輕天地的負擔,從而促進天地更好的演變。

姜塵現在是天帝,不再是人皇了。所以他的立場,也要發生變化。

為人皇時,他要以眾生的利益為重。可為天帝時,他卻要以洪荒天地的利益為重。

姜塵今後要做的事,必然是對洪荒天地有利的。哪怕為此損害眾生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畢竟,眾生因天地而存,而非天地因眾生而存。沒有了眾生,天地依然存在,可以繼續演變。但要是沒了天地,那眾生也會跟著消亡。

兩者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更別說,還是那句話,修士從修煉的那一刻起,便有了原罪。死亡是他們應該的,活下來才是僥幸。

在沒有損害天地的情況下,讓這些本就該死的人死上一批,姜塵沒覺得有什麽不對。

“有生有死,才是輪回。倘若只有生,沒有死,那長此以往下去,洪荒天地必定難堪重負,從而走向衰敗。”

身為輪回之道的化身,姜塵對輪回的理解很深,知曉天地輪回的重要性,為其必不可少的一環。

有生有死,才是長久之道。可只有生沒有死的話,消耗的卻是天地的潛力。

除非洪荒真的晉升為永恒天地了,有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不然,這樣消耗下去,早晚落得腐朽的下場。

天地量劫成型的原理,也是如此。每當天地難堪重負之時,就會衍生出相應的劫數,以此清理一批修士,促進自身輪回。

“不成永恒,便要受制於輪回,在那無窮無盡的劫數中掙紮,不得超出。”

俯瞰洪荒天地,姜塵的心境在拔高。

恍惚間,他對輪回之道又有了新的見解,再次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然後,他那因變強而產生的傲氣,便在瞬間消失的一幹二凈。

未成大道,連盤古大神都不敢自稱為強者,更何況他?不過造化境的他,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萬不能生出傲氣。

半響,姜塵回過神來,再次看向洪荒天地。而這次,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皇城。

姜塵凝神,認真的看向了這座皇城。他從這座皇城中,看到了神道的影子,但他卻不是以神道為主,而是以太古武道為主。

這是太古武者們,窮盡自身智慧打造的一座神城,其中蘊含了太古武道所有的精華,以及他們超脫生死,踏足大羅之境的希望。

“輪回之法,不滅皇庭!”

沉默許久,姜塵方才充滿驚嘆的說道。

太古武者很強,這是公認的。但他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壽命不長,最多不過萬年,就會壽終正寢。

後來,經過姜塵與人祖女媧羲皇等人的改良,雖然傳下了好幾種延壽之法,大大延長了太古武者的壽命。

但這仍不夠!

太乙突破大羅的這道關卡,只是靠時間堆是沒用的,必須得靠機緣。機緣到了,百年就能突破。機緣不到,就是百萬年也無法突破。

因此,就算很多太古武者,靠著姜塵等人傳下的秘法,將自己的壽命延長至數萬載、十余萬載,可還是無法突破至大羅之境,依舊被壽元困擾著。

能活著,誰又願意死呢?尤其是在掌握著強大力量的前提下。

這些太古武者中的強者,肯定是不願意死的。

是故,在死亡的威脅下,他們紛紛爆發出了最大的潛力,在自己短暫的人生中,研究出了諸多延壽之法。

前人能夠做到的事,後人自然也能。

如諸葛孔明,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一抹靈光突然滑過靈台,讓他進入頓悟之境。

旋即,就看到他的神念跨過天地屏障,與天上的群星相互呼應,從而借助星辰之力延續自身壽元。

初時,諸葛孔明借助星辰之力延續的壽元並不多,但這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諸葛孔明漸漸將星辰延壽法完善,並使其與自身竅穴相結合,於太古武道中再開一境星海境。

此境介於太古武道大成與大羅之境的中間,踏足此境,並不能增強戰力,可卻能延長自身的壽命。

天上有至尊星辰五顆,若能與其建立聯系,納其星力入體,則每顆至尊星辰可延壽十萬載。

至尊星辰之下,有周天星辰三百六十,每顆可延壽萬載。周天星辰之下,又有八億四千萬群星,每顆可延壽百載。

天上群星無數,只要能不斷的與星辰共鳴,就能不斷地延續自己的壽命,從而達到另類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