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六聖達成共識(第2/3頁)

想讓佛門為玄門做嫁衣,做夢!

深吸一口氣,準提聖人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朝太清聖人冷淡的說道:

“太清道兄莫要再說了,無論靈山如何,那都是我西方的事,與東方無關。妖魔也好,魔門也罷,還請四位道兄讓開,我師兄弟自會解決。”

別管太清聖人怎麽說,此次準提聖人都是鐵了心的要把此事定義成西方自己的事,不給東方插手的余地。

東西方之分,可不是西方分的,而是東方分的。玄門一向主張,東方之事與西方無關。那同樣的,西方之事東方也無權插手。

準提聖人用三清曾經說過的話去堵三清的嘴,這是要迫使他們不再插手靈山之事。

可太清聖人豈會讓他拿住話頭,只見他搖了搖頭,滿臉凝重之色的說道:“準提道友此言詫異,魔門現身之事,事關整個洪荒的安危,怎麽能說是西方一家之事?”

準提聖人還想說什麽,但一旁的接引聖人卻是沒了扯下去的欲望。對方擺明了是在胡攪蠻纏,再說下去也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攔住想要開口的準提聖人,接引聖人上前一步,來到太清聖人的面前,對他打了個稽首,說道:

“四位道兄,你們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呢?你們目的為何,貧僧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貧僧只知道,佛門不能亂,也不能滅。”

“誰動了佛門,就是在動貧僧與師弟的根基,我們是會拼命的。”

相比起準提聖人,接引聖人就直接多了,他不管玄門四聖為何而來,他只知道,佛門不能滅,不然的話,他就拼命。

誰要滅佛門,他就與誰拼命。

果然,言語是無力的,態度才是關鍵,接引聖人玉石俱焚的態度一擺出來,太清聖人立即就不說話了。

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

過了許久,太清聖人方才開口打破了僵局:“接引道友嚴重了,沒人要滅佛門,只是如今靈山被妖魔入侵,西牛賀州更是淪為魔土。”

“我玄門一眾道友見不得蒼生受苦,這才應大威大德王佛之邀,前往西牛賀州助他除魔。”

太清聖人不怕接引聖人的威脅,因為玄門弟子遠征西方不是自發去的,而是被佛門之人邀請過去的。

西牛賀州的生靈在佛門的治理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日子慘到連佛門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這才決心冒天下之大不韙,邀請玄門過來救人。

這怎麽看都是佛門自己的錯,怪不得別人。

太清聖人此言一出,西方二聖頓時變得尷尬了進來。近些年,佛門的作為確實有些難看。為求壯大,不求好壞,只要肯加入佛門,那就全都收了進去。

以至於佛門之中,魚龍混雜,壞人的數量漸漸多過好人,這才使得西牛賀州變成了這般烏煙瘴氣的模樣。

須知,西方二聖還在的時候,西方堪稱極樂凈土,雖然資源少了點,但大家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的。各族和睦相處,不會擔心突然就被妖怪給吃了。

西方二聖從善如流,知道佛門確實有錯,這一點根本無法辯解,所以他們直接認錯道:

“確實,近些年我們疏忽了對佛門的管教,以至於不少人忘了我佛門教義。幸好大威德王佛降世,及時撥亂反正,避免我佛門鑄下大錯。”

認錯過後,接引聖人繼續說道:“諸佛失德,致使眾生受苦,惹下無邊冤孽,此回有此一劫,跌入輪回受苦,皆是他們的報應,怪不得他人。”

“然,諸佛有錯,眾弟子何辜?他們無非是受了妖魔的誆騙罷了。”

“雖然有罪,卻也罪不致死,小懲大誡一番也就算了,讓他們留下有用之身,也好為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贖罪。”

“還有佛經,諸位玄門道友雖然道法精深,可也未必精通佛理,這辨別真經假經一事,就不牢他們費心了,我與師弟費些時間,還是能分出真假的。”

面對強勢的玄門四聖,接引聖人終究還是退讓了,那靈山諸佛,玄門想殺就殺罷,就當是給受苦的西方生靈賠罪了。

只是,靈山諸佛可以殺,但佛門弟子不能動,佛經也不能讓玄門改。

這是接引聖人的底線,若玄門還要得寸進尺,那就不要怪他選擇玉石俱焚了。

接引聖人的決心,太清聖人等四人感知到了,所以,他們顯得有些遲疑,不知是否該就此同意下來。

靈山諸佛死了,確實會對佛門有影響,會使得佛門暫時陷入衰弱期,但卻不會動搖佛門的根本。

諸佛都是大羅金仙境界的仙人,就算死了,幾世輪回之後,也能回來個七七八八。那時,佛門便能一掃疲勢,重回巔峰。

所以,只是殺了靈山諸佛,意義不大,重要的,還是要獲得佛經的闡釋權。唯有如此,方能動搖佛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