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截胡太清聖人(第2/2頁)

“如此大恩大德,陵實在無以為報,遂願將這機緣獻於恩公,只求恩公收我為徒。”

說完,張陵對著姜塵就是一拜。

現如今,張陵已不是當初懵懂無知的孩童了,在修煉界摸爬滾打近百年的他,早已知曉,姜塵當日傳給他的神通,是何等的玄妙與驚人。

就說那驅使鬼神之術,堪稱鬼道克星,張陵依仗此術,對付惡鬼簡直是無往不利,從未失手。

更別說那掌握五雷的神通,簡直就是窮盡天地造化之玄機,威力無邊,玄妙無窮,學得此神通,等若掌握了天下所有的雷霆。

張陵僅是窺得萬一,便已覺受用無窮,修成了玄仙的境界,為一方赫赫有名的雷道大修,等閑金仙都不是他的對手。若是將之全數領悟,張陵根本想象不到那會有多強。

明悟了掌握五雷的強大,張陵心知此法之珍貴,對傳他此神通的姜塵,就愈發感激起來。

如此強大的是神通,說傳就傳,這是再造之恩,無以回報之恩。是故,早在很久之前,張陵就想拜入姜塵的門下,成為他的弟子。

本以為,此生都不會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望,可沒想到,在這蜀地,張陵再次見到了姜塵。

他的模樣,一如既往,沒有任何的變化,張陵一眼就將他認了出來。若非擔心姜塵拒絕,張陵當時就想拜下稱一聲師尊。

若以一份傳承,換取拜姜塵為師的機會,張陵自然不會拒絕。

……

被人如此崇拜,姜塵心中很是得意,但他也沒有立即同意下來。

因為,收徒乃是大事,不是三言二語就能定下的,須得經過多重考驗方可。

弟子,道統傳承所在,若是看走了眼、選錯了人,那麻煩就大了,累及師尊乃至師門,都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挑選弟子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歷經多重考驗。

張陵,資質肯定是夠的。但心性嘛,姜塵對他也不了解,還需考驗一番。

怕張陵年輕不懂事,不知太清傳承之珍貴,姜塵笑著說道:“你說,將這傳承讓給我?那你可知,這裏面的傳承是什麽?”

“那是太清一脈的傳承,是聖人的傳承,道門祖師爺的傳承,如此,你也要將這傳承獻於我?”

對於姜塵的話,張陵完全不為所動,只聽他堅定的說道:“道祖傳承固然不凡,但於此時的陵來說,卻不過錦上添花,可恩公傳承於陵,卻是雪中送炭,引陵入道。”

“陵能有今日,皆是恩公傳承的功勞,與道祖傳承無關。”

“恩公於陵,恩同再造,豈是道祖傳承可以比較的。沒有碰上恩公也就罷了,可既然碰上了,那無論恩公願不願意收陵為徒,這道祖傳承,陵都是要獻於恩公的。”

見張陵說的情真意切,姜塵心中很是觸動,已然動了收徒的心思。可他還是沒有直接同意下來,而是轉身走向那處山崖,說道:

“若你見了太清傳承之後,依然願意拜貧道為師,那貧道就收下你這個弟子。”

問道艱難,需有誠心。故拜師之事,也有三拒的說法。皇帝禪位,都有三辭三請的說法,拜師亦然。

收徒與拜師,還是不一樣的,前者被動,後者主動,待遇自然不同。

當年張家村為一拒,如今,姜塵又拒絕了張陵兩次,若之後,張陵仍不改其志,姜塵便是收他為徒,又如何?

就算日後太清聖人不悅,也不好說什麽,只怪自己下手晚了。又不是姜塵哄著收徒的,而是人家主動拜師的,棄太清傳承於不顧,可見其誠。

僅是力量外泄,就造就了此地特殊的地勢,形成了先天水火之精,這天地水火兩儀大陣的威力可想而知。

不過,陣法雖強,但也難不住姜塵。上清一脈,在陣法一道上,就沒服過誰。

刷……

心念一動,上清神符自動浮現,懸於空中,垂下縷縷上清仙光,護住了姜塵與張陵二人。

然後,姜塵頭頂上清神符,帶著張陵,大搖大擺的就走進了天地水火兩儀大陣,視陣法如無物般的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