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地與勢

面對黃河九段的逼。

應傑不管不顧,直接在右下尖沖。

第四十四手,白棋,尖沖。

金智妍作為職業棋手,看到棋盤下方的幾顆子,馬上就意識到了後續的變化。

這個是,勢與地的戰鬥!

昭和棋聖認為棋的規律,只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地,就是實地;一種是勢,就是外勢。

地很重要,最後勝負在於地的多少;勢力可以用來作戰,可以用來布大形勢,用來進攻或防守。

借勢力進攻得利,最後可以轉化為實地,轉化多了,有勢一方便宜;兩者差不多,勢均力敵;轉化少了,有勢一方失利。

圍繞著勢與地兩者的爭論,可以說伴隨著圍棋的發展。

像是武宮的宇宙流,重視外勢甚於實利、重視第四線勝於第三線,主張棋子要向中央而不是邊上作發展。

而其他大部分棋手大多重視實利,亦即以第三線為主的布局方式,以求在邊上取得地盤。

而黃河九段之前的那一步逼,就是瞄著應傑四線兩子,二路空虛的弱點。

而應傑的尖沖,則是威脅黃河九段棋子位置都處於二三線過低的缺陷。

不用去思考,金智妍也知道,這會是一場勢與地的爭奪。

應傑之勢對黃河之地。

黃河九段自然知道應傑的這一手棋是針對自己子力配置過低的弱點,想要把自己徹底壓扁在身下。

這是三路棋的一種缺點,位置偏低,但是同樣的優點是對實空的掌握性卻更好。

作為職業,就是要取其優,避其缺。

自己又怎麽可能讓應傑如願?

第四十七手,黑棋,沖出!

而應傑卻非常的靈活,並沒有執著於什麽一味的發展外勢,反而掉頭一槍。

小尖,直接守住了自己的角地。

成年人才做選擇。

自己這麽小。

當然全都要了。

什麽叫均衡流啊?(戰術後仰!)

兩個局部的變化,讓從韓國來的金智妍感覺自己的腦子有點跟不上了。

親眼真正看到應傑的圍棋,就好像某位李中堂走出國門一樣。

大清中堂面對國外的高樓大廈和飛馳的火車,有一種不真實之感。

好像是一種落後於時代的感覺。

壞了,我成鄉巴佬了!

但是唯一感到幸運的是,中國好像領先於時代的只有應傑一個人。

就算是黃河九段他們也只是跟在後面跑,在外面蹭蹭而已。

但是金智妍轉念一想,好像韓國國內還沒有發現,時代已經變了。

還沉浸在高永夏九段天下第一的美夢裏面。

看著坐在自己旁邊,看起來頗為帥氣的少年,要知道,對方的年齡只有十四周歲零三個月。

但是對方這個年紀,現在和高永夏九段對局,世界第一人真的能取勝嗎?

要是在沒有看到這盤棋之前,金智妍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

必勝!

一個14歲的少年,怎麽可能戰勝正在巔峰時期的世界圍棋第一人。

寫小說都不帶這麽寫的。

但是看了這盤棋之後,職業選手的眼界讓金智妍不得不承認。

應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強。

應傑下棋的效率太高了,就算是黃河九段好像是一直跟在對方後面走。

圍棋是一個很純粹的事情,只關乎勝負。

輸了騙大夥們沒關系,別像扶桑一樣把自己騙了。

天道昭昭,變者恒通。

聞道有先後,但達者為先。

應傑,現在就是那個達者。

黃河九段並不知道旁邊的小女孩在想什麽,知道了也不奇怪。

但凡看到現在應傑棋譜的人,就像是還在用引線點槍的時代,對方掏出了一把機關槍一樣。

葉師傅,槍不是這麽用的。

而手持燧發槍的黃河九段依舊貫徹自己的意圖,二線滲透。

而應傑則取外勢,四線壓住。

一方取地,一方取勢。

勢與地的對抗,就此展開。

雙方交換之後,黃河九段,尖。

看到黃河九段這一手,應傑本盤棋第一次陷入了長考。

這一手,有問題。

這裏明顯是一個沖斷,如果為了角上不被吃的話,大多數人的第一下法都是粘住。

但是這樣的話,對方保留的打吃變化會讓自己落於後手了。

看著面前的棋盤,上方是黃河九段的外勢,下方是自己的外勢。

而中間是一塊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

這是一塊天王山級別的大場。

而自己,要搶到這一手!

寧願放棄實地上面的得失,也要搶到先手。

這一手的價值,自己判斷清楚了。

第五十八手,白棋,打吃。

看到面對自己幾乎絕對先手卻不應的應傑,黃河九段短暫的陷入沉思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