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坦克也有高原反應?15輕橫空出世!

眾所周知,炎國坦克當中的“老大哥”,當是99A莫屬。

這款融合著炎國科技結晶,象征著炎國自研坦克工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國人為之驕傲的坦克。

在世界主戰坦克當中排名,也是毫無爭議的前三之數。

而作為高原上唯一的重裝機械化部隊,五十四旅在本次合成化改革中的改革方向,就是重型合成旅。

屆時,五十四旅現在所裝備的96式坦克和86式步戰車,都會進行汰換,升級為99A和04A步戰車,並輔以現代化火力打擊裝備。

別問為什麽要這麽改,畢竟這幾乎算是合成化改革的模板了。

重型合成旅裝備坦克和步戰車,中型合成旅則是以輪式裝備為主,輕型合成旅則是列裝輕型突擊車等裝備,用於執行復雜環境下的特殊任務。

這麽一看,黃策這麽年,一直“惦記”著99A,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對於他這種主力旅的旅長來說,想要知道些許合成化改革的“內幕”,不算什麽。

那麽問題就來了。

在剛剛的走訪中,葉科長發現了一個對於五十四旅,或者是99A坦克,非常“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五十四旅各個單位之間,所要負責的地域海拔高度,差異實在是太大了!

從四國交界之地的平均3500米,再到炎國最高,也是全世界最高哨所——HW灘哨所的5400米!

兩者之間的海拔差距,接近兩千多米!

作為全軍第一批列裝99A坦克的葉科長,對於99A相關的參數非常清楚。

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高度,99A的表現還算勉強可以接受,約摸著機動性能勉強能達到平地水準的百分之八九十。

可要是海拔再往上去,伴隨著含氧量的急劇降低,99A的機動性能就會急劇下降,動力性能可能只有平時的百分之四十,五十,甚至是直接趴窩!

決定一款坦克的優秀與否的評判標準,一般只有三點。

火力強度,機動性能,防護能力。

其中,機動性能也是衡量坦克總體性能,最為關鍵,最為緊要的基礎!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並且把戰場放到高原上,這句話的表現就更為明顯了。

其他坦克都在慢吞吞的走“龜步”,甚至動不動就趴窩。

而咱家的坦克卻是來去如風,一腳油門下去能讓對面尾燈都瞧不見,其中優勢,顯而易見。

但是!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來了!

別人家的坦克,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度,慢如龜爬。

而咱們家的99A,其實在四千米的海拔高度上,表現也遠遠達不到這種“來去如風”的效果……

並不是說99A坦克不先進,真當55噸重的“嘆息之墻”是在開玩笑呢?

可在平地上,號稱“陸戰之王”的99A,也解決不了高原含氧量稀薄的問題啊?

重量和機動能力,在高原上,屬於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這一點,不光炎國解決不了,全世界都沒有國家能解決。

要麽縮減防護,降低坦克重量,靠著其他發動機技術,來變相提高機動能力。

要麽就是硬著頭皮上,大不了把炮管杵在對面坦克腦門上,誰先轟死誰就算球。

這樣的場面,雖然看起來很好笑。

可就是裝甲部隊,在高原上確確實實要面對的問題,甚至還發生過。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

甭管發動機的性能先進與否,動力在平時有多麽強勁。

只要用的是內燃式發動機,就得需要吸氧燒油。

而高原上的含氧量稀薄,會導致發動機在工作時“力不從心”,具體表現就是光“冒煙”,不幹活,來脾氣了就給你表演個原地趴窩……

像是五十四旅現在裝備的96式坦克,遠遠要比五十多噸重的99A輕得多。

並且在動力系統上,五十四旅裝甲營麾下的96式坦克,還經過特殊改造,增大了發動機進氣時候的含氧量。

就這,96式坦克上了高海拔該趴窩照樣趴窩,甚至在海拔稍低一些的區域,動力下降的96式坦克,連一些小坡都爬不上去。

什麽玩意?

為什麽不能用電力驅動,非得指望內燃機幹啥?

……確實,坦克上面都有電池,甚至在某款外掛眾多的遊戲當中,坦克電池還是一個售價高昂的可拾取道具。

可特麽坦克電池,也不是給動力系統供電的啊?

真要完全指望電驅動,這坦克上的蓄電池得多大?

油電混合?油電混合不是還得吸氧嗎?

咋就和電驅動這個坎過不去了呢?

並且高原上,影響坦克性能的因素還不止這一點,而是全方位的。

低溫,低壓,同樣是對於坦克機動性能的極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