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屋裏坐著的人,只有沈明軒一個人提前幾個月知道他這個打算,神色沒有變化。

但其他人卻沒這麽冷靜了。

楚含玉夏蘭平安怔住,陳春趙嘉樹一臉茫然,楚含清和楚含茗則看著楚含岫。

對從來沒有出過平陽縣,前兩個月才來京都的他們而言,忻州只是一個地名,一個離他們很遠的地方。

現在他們卻要去那個地方了,難以避免地對忻州這個陌生之地生出憂慮。

楚含玉嘴快,直接問他:“哥,我們在京都也挺好的,去忻州做什麽?”

他這話,正好是楚含清楚含茗陳春趙嘉樹等人心裏想問的,幾人的目光都落在楚含岫身上。

楚含岫把一早就想好的說辭拿出來:“去忻州,是我前幾個月就想好的,我現在手裏的糧食收了不少了,但是京都糧食這塊早就被幾大糧行把持,我要是大批放糧出去,讓京都的糧價變動,他們肯定不會讓我舒舒服服的,陰的陽的都會往我身上招呼。”

“所以,我手裏的糧食只能想辦法賣到其他地方去。”

“思來想去,只有忻州最合適,在那兒,手裏的糧食能賣得上價,也沒有那麽多的桎梏。”

“三五年,咱們就能在那裏紮根,掙下些許家業。”這些話,自然是楚含岫編的說辭,他也根本沒想過要把糧食賣出去。

他打算到了忻州後,找個地勢不錯的偏遠縣城或者鎮子,盡量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帶著一家人苟幾年。

畢竟從明年開始,大越到處都是不可改變的天災,活不下去的百姓們又形成大大小小的起義軍和匪患,直到後年因為定王的謀逆全然爆發。

大勢如此,自知只是個幸運點的普通人的楚含岫改變不了什麽,能想,能做的,也只有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小命。

他說的這些,陳春趙嘉樹他們聽得雲裏霧裏。

常年待在縣衙後院,又沒有接觸這些東西,他們並不太清楚楚含岫說的這些東西。

但是楚含岫說這些話時冷靜沉著,有理有據的模樣,讓他們心裏的憂慮少了不少。

來京都之前就已經想好要跟著楚含岫和沈明軒一道的陳春率先反應過來:“這麽多糧食,全部帶上路太紮眼了,怕是不好弄。”

楚含清點頭:“到時候我問一下武安侯,能不能借他的名頭使使,拿一些靖國侯府的旗子,沒事兒的時候收著,有事兒了拿出來擋一擋。”

“這個法子好!”不止陳春,沈明軒也覺得他這個辦法不錯。

雖然武安侯赫連曜墜馬,現在也不領兵了,但多年累積的威望在那兒,像他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對赫連曜就十分尊崇,哪裏會生出對他不敬的心思。

有武安侯給他們當靠山,哪怕這個靠山是一張假虎皮,也能省去很多麻煩。

楚含岫臉上帶著笑。

不止呢。

忻州就在永州的左下方,赫連曜的名聲在那兒比在京都更大,他們能更順利地深入忻州。

當然,楚含岫實在不想出風頭,哪怕從赫連曜那兒弄來他的旗子,他也要壓在箱底,不到萬不得已不拿出來。

心裏那點憂慮散了,一大家人整整齊齊的,氣氛一下子高了起來,圍攏在一起討論準備的東西齊不齊全,在路上要注意些什麽。

一直討論到吃了晚飯,沒說到的事兒還一堆,楚含岫只把握大方向,把下邊的一些事交給阿爹和陳叔趙叔,以及楚含清楚含茗他們,等討論出個結果了,他再看看。

從他讓阿爹和弟弟們學拳腳開始,他就沒打算把阿爹和幾個弟弟護在羽翼下邊,他覺得自己也沒這麽大的本事。

人總有不周全,騰不出手的時候,不能總等著別人把飯喂嘴裏。

坐了好幾個小時了,楚含岫跟他們說一聲,走到院子裏散散步,松松筋骨。

忽然,他看到站在廂房側面的楚含清,不知道是發呆還是什麽,被他看了幾眼都沒動。

“……”這是,有什麽心事?

楚含岫走過去,拍了下他的肩膀:“怎麽不進去,外邊這麽冷,你不是最怕冷嗎?”

臉被冷風吹得冰涼的楚含清被他拍得回神,連忙把思緒收一收:“這就進去了,哥,你也出來凈手?”

“不是,坐太久了,出來松松腿腳和咬,過兩三個月咱們就要去忻州了,那邊的天氣要比京都暖和些,你在那兒也能舒服一點。”

“……嗯。”

楚含岫要是再看不出他真的有心事,就白長腦子了,但是把楚含清最近的事兒想了一圈,他也沒有想到什麽事能讓楚含清這樣,拉著人走到院門那兒:“咱們兄弟沒什麽不能說不能商量的,跟我說說這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楚含清怔了一下,望著自家二哥。

心裏某個地方猛地一松,抓著楚含岫靠在墻壁上,小聲道:“哥,我在平陽縣被楚成業送去給邱知府當侍君,被青然救回來,送回縣衙後院那事,你還記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