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庠序

郁清珣看著懷中的妻子,好像不明白為什麽會變成這樣,可內心深處又響起一道聲音,層層回蕩在腦海中。

她只是不再愛你了而已。

只是不再愛了。

他早知道這點,也早就清楚明了。

只是刻意忽略,總想著一切還能回到曾經。

但她曾經……也是愛著他的啊。

郁清珣一時像失去什麽,只怔怔擁著她一動不動。

外頭傳來聲響,丫鬟們已起床洗漱,院裏傳來打水以及壓低了的說話聲,再遠一些的村落裏,還有公雞迎著晨光,發出悠長鳴叫。

“阿娘,醒了嗎~”郁棠的聲音傳進來,像趴在門縫外。

唐窈再推了把身邊人,終於從他懷中掙脫,起身下了床。

“醒了,進來吧。”她朝外道。

房門立時推開來,郁棠走在前頭,丫鬟端著洗漱用品跟在後。

裏長家小,屋裏沒有洗漱專用的耳房,空間也不大,一下進來兩三人便顯得逼仄擁堵。

郁棠不想讓位退出去,目光掃過一圈,見爹還躺在榻上,便徑自爬上去,趴在他身邊好奇看著,“你還困嗎?”

郁清珣:“……”

郁清珣收回心緒,看向近在咫尺的女兒。

小姑娘臉蛋白白凈凈,精致可愛,一雙眼睛水靈清透,那眉毛不像她娘,反到更像他,秀氣裏透著幾分颯爽英氣。

郁清珣伸手捏了捏她臉,“怎麽起這麽早?”

“不早了,我都聽到公雞打了兩次鳴。”她伸出兩根手指,模樣認真又可愛。

郁清珣心下一軟,將人抱進懷裏,低頭跟她臉頰貼了貼,還沒剃刮的胡渣蹭到她臉。

小姑娘立即掙紮起來,嚷嚷道:“你胡子、你胡子紮到我了!”

“癢,哈哈哈,你快放開我,別紮了……”

郁清珣逗弄了會女兒,終於甩開先前的沉悶,心情很好地起床洗漱刮胡子去了,又在庭院看到兒子乖巧坐在凳子上,讓奶娘給紮頭發。

洗漱完畢,一家子在庭院裏用晨食,丫鬟婆子站邊伺候。

院外隱約傳來讀書聲。

郁棠邊喝粥邊聽著,好奇道:“這裏也有學堂嗎?”

“應是附近的鄉學庠(xiang)序。”郁清珣答著,不知想到什麽,也來了興趣,道:“趁船還沒來,待會過去看看?”

“庠序是什麽?”郁棠一臉好奇。

“就是外頭的書塾學堂,由官衙所建,屬官學,各縣鄉皆有,只要是年滿七歲的孩童,無論男女,皆可入內進學。”郁清珣耐心答著。

“哦。”郁棠沒發覺這跟家裏的學堂有什麽不同。

唐窈聽著,心念微動。

這是先皇乾元帝變法改革後的新庠序。

曾經的鄉學庠序不招收庶民,想要入內進學得先有一定的學識或身份。

現在的鄉學庠序遍布各縣鄉,只要身份清白,年滿七歲便可入學,且無需束脩,不限男女,哪怕黔首庶民也能識字讀書,是真正履行了上古聖人所說的“有教無類”。

鄉學之上,還分有縣學、府學和州學,以及京都國子學,但想要去“鄉”以上的官學進學,得通過相應的科舉考試,方有資格入內。

盡管如此,乾元帝此舉,依舊給予了所有庶民讀書識字,攀沿往上的機會。

而他的變法改革,還不只限於此。

郁清珣有心想過去訪看,餐後便借消食的借口,讓裏長過來帶路。

裏長為一鄉之長,是大晉縣衙以下,負責管理鄉鎮裏的低階小吏。

郁清珣一行在裏長帶領下,轉去了鄉學庠序。

庠序外是一片平整空地,旁邊有幾間土坯瓦房,看著簡陋,其中三間土坯房內坐著進學的學童,兩個教學先生各自領的學童們,或朗讀蒙學書籍,或講述典故背景。

“可需將人都叫出來問話?”跟隨在旁的裏長緊張詢問,臉上掛著不自然的諂笑。

“不必。”郁清珣只在窗邊瞥過一眼,便領著人退開去。

裏長以及本縣知縣等人緊隨在後。

郁清珣掃過那幾間簡陋土坯房,隨口問道:“按鄉學庠令,各村年滿七歲的孩童,皆可來此進學,為何這裏只有這點人?”

大晉一縣有十鄉,一鄉有千戶,就算每十戶一個適齡孩童,這鄉學庠序內也該有百人,可當前庠序內坐著的學童卻不到五十人。

“大人有所不知……”裏長頭上冒汗,拱手顫聲回話:“雖庠序無需上繳束脩,但進學需要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樣樣精貴,被稱之為文房四寶,我等小民果腹尚且艱難,實在、實在是……付不起這些許銀錢購買。”

“且……且在我等這小地方,年滿七歲的孩童已能幹不少事,讓他上學就得白養著,各家各戶本就艱難困苦,有著忙不完的農活,如何願意將人力浪費在進學上?這、這本就不是我等庶民能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