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盤瓠勝,長生道(第2/3頁)

這一次的南下,朝廷準備的最大武器不是那些身著甲胄的精兵,而是足足五萬兩的黃金。

每到一處城池,投黃金,許官位,封侯立爵。

故上兵伐謀,天下可得矣。

臨近布衣軍起勢的大山,朝廷的腳步停得下來,甚至被往後推了上百裏,險些沒被打穿。

戰場上多了一個白發老將。

許和既是統帥,更是猛將,他如臂揮使的布衣軍。將一身之大法力催動到極致充盈於天地,以少勝多,以弱克強。

但凡人終有力竭時。

布衣百萬,如今有七成降將。或是隨波逐流,或是一己私欲,或是單純膽怯,整個布衣軍崩潰只因白銀與黃金構建而成的利劍之下。

許和縱使是武曲星下凡,可天時地利人和皆失的他,又如何取勝?

朝堂派來的使者。

“聖師歸降,可得一方閑世侯。”

許和搖頭,並未答應。朝廷的使者以為有一線機會,連忙又補充道:“聖師有何要求盡管提出,丞相說了,縱然是萬戶侯也給得起。”

如今布衣軍大勢已去,沒有了爭奪天下的可能,但根基仍然存在。他們這十幾年來一直在開墾大山,如今完全可以退居大山,以山脈為城墻,嶄露鋒芒,虎視天下。

最後成為山中之國,永遠抵在朝廷脖梗上的尖刀。

這是朝堂上下所不想預見的。

還有便是許和太強了,與當朝丞相共稱二聖。要是丞相先一步死了,那麽誰勝誰負就不一定了。

“天下大同。”許和不假思索的說道,“百業平等,人無良賤,民有所居,勞有所得,幼有所教,老有所依……”

“朝堂能給嗎?”

咚咚咚!

聲如驚雷,朝廷使者連連後退,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他。

這是得了癔症?

許和笑道:“你看,朝廷給不了,天下也無人能給我,那我便自己拿。”

談判無果,朝廷的軍隊更加瘋狂的進攻,而布衣軍節節敗退,一路向著大山撤退。

時隔二十年,許和又一次逃回了大山,這一次他同樣失敗了。

當年的鐵牛早在8年前就戰死了,而他的長子問出了同樣的話。

“聖師,我們該怎麽辦?”

“十年後再出山。”

“10年後出不去呢?如今李賊讓小皇帝禪讓建立新朝,您說過當朝丞相非凡人,恐怕……”

“那就二十年,三十年……”

老人回首天下,雙目並未隨著年齡而失去色彩,一如既往的熾熱而執著。

他咧嘴一笑,道:“直他娘的地主,終有一日我會殺完的。”

一個流民,至今漂浮在天下的每一個角落。

……

李勝仙42歲登基稱帝,至此天下結束了長達40年的動亂,但一道從大山投射出來的陰霾時刻籠罩著廟堂。

“他出來了嗎?”

此話是李勝仙稱帝以後說過最多的話,而他為了堵住山中的猛虎,專門沿著山道建了三座大城。

第一年,天下安居,朝廷分田。

第二年,工商振興。

第三年,豐收。

第四年,豐收。

第五年,豐收。

仿佛老天爺都要站在新朝這一邊,連續三年的豐年,以及李勝仙開明的治理,天下已經初具盛世規模,往日的傷痕也隨之消失。

擁有土地與糧食的自耕農不會再跟著布衣軍鬧事,而一直在山中虎視天下的至聖賢師也成了天下共誅之大賊。

李勝仙多年來終於睡了一個安穩覺。

午夜之時,太監急忙的喚醒了他。

“陛下,陛下,反了,反了!許賊出來了!”

“什麽?!”

年過半百的李勝仙連忙從床上爬起,顧不得穿著衣物,去大殿叫來了滿朝文武大臣。

大臣聽到許賊二字也是被嚇得膽戰心驚,困意蕩然無存。

後又有消息傳來,是山中之國發生了叛亂,布衣軍文武百官勾結,意圖謀朝篡位。

“那怎麽說許和出來了。”李勝仙追問道。

“臣下不知,只是前方探子又報,許賊孤身一人殺出來了。那些布衣軍沒有動,有人想追隨許賊也被斬立決了,現在山中之國的降書已經在送往京城的路上。”

“他呢,他一人如何敢出山?”

……

許和看著周圍持槍對著自己的士卒,昔日鐵牛之子為首,將自己團團包圍。

他問道:“孩子,救人可有錯。”

無人回答,眾人無不低頭。隨後逼近。

一陣刀光劍影過後,地上多了十具屍體。

許和生擒敵手,一路挾持殺出重圍,他騎著駿馬,銀甲白頭,回望身後布衣軍。

高舉大槍,仰天長嘯一聲:“吾去也。”

只留下一個踏著清晨的陽光,縱馬奔騰下山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