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他一人,即太平(第2/4頁)

李長生擡頭看著掛在樹上的屍體,問道:“這些人也都是自殺的?”

“有的是,有的不是,但都是沒飯吃惹的禍。往年有神仙老爺們幫忙,哪怕是荒土也能種出一片片的良田,一畝地能產20擔米。雖然有一半要上交,可得來的糧食卻能夠一家五口人吃飽。”

老人臉上露出些許的回味,回想起那稻米的香味,嘴角不自覺露出笑容。

“我啊,活了這麽多年,還是頭一回能經常吃上一口幹的。如今神仙老爺們走了,田裏根本種不出糧,我也該走了。”

天州賦稅是十稅五,聽起來高得嚇人,但相較於那驚人的畝產百姓得到的糧食反而比以前更多。畢竟這是用靈氣供養出來的田地,產量肯定遠超普通的稻田。

可靈氣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修士也沒辦法日夜守著田地。沒有了靈氣的供養,如今天州的田地可謂是顆粒無收,只能依靠頭幾年的儲糧過日子。

老人自然不懂這些,可他卻看得出來世道的艱難。

“活著總比死了好。”李長生說道,“再忍一段時間就好了。”

“死了更好,活到這把年紀,就沒必要浪費糧食了。年輕人你也早點做好準備,最好能進仙門,否則只剩落草為寇這條路了。”

老人一邊說,一邊重新掛起了白綾,脖子一伸腿一蹬,直挺挺地掛在上面。沒等他斷氣,白綾又斷了。

“老人家,活著總比尋短見來的好,會好起來的。回去告訴你的家裏人,告訴所有人,來年之春。”

一雙溫暖的大手將老人扶起,渾濁的眼眸變得清晰。那是一張平平無奇的臉龐,帶著如沐春風般的笑容。

仿佛多年前漁村的遊方道人,很像,非常像。

“貧道許你們良田萬頃。”

……

“你爹呢?”

“兩年前被大水沖走了。”

“你娘呢?”

“她改嫁別人了,我怕給他添麻煩,就自己跑到遺孤院了。”

“那你現在為什麽又跑出來了?”

“因為遺孤院沒有飯吃了,大人們都在說神仙老爺們不要我們了。沒有神仙老爺們,地裏就種不出糧食,種不出糧食所有人都要挨餓。神仙老爺會挑選一些有天賦的孩子帶去一個可以吃飽的地方,可惜我沒選上。”

一個青衣道人與小孩坐在巷子的角落,看著外邊人來人往。小孩正大口大口的啃著道士給的粗餅,吃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雙眼都眯起來了。

與孩子因為吃到東西而喜悅的神情不同,外邊所有人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模樣,難以言喻的壓抑感籠罩著這座城池。

人們能感覺到修士慢慢的消失,沒有了修士引導靈氣灌入農田,憑借著凡人的努力很難種出足夠的糧食。靈稻的種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日裏更是要細心照料。

並不是隨便撒把靈石下去就能茁壯成長,更多則需要修士與凡人的共同努力。

就是負責引導靈氣,凡人負責照料靈稻,兩者缺一不可。

又由於大遷徙修士全程護送凡人,讓許多人對於修士產生了依賴之心。無論這位修士的品性如何,只要是修士都能夠得到凡人的尊敬與愛戴。

老百姓知曉是誰救了他們。

這種依賴也是導致他們迷茫的根本原因,修士消失後所有人對未來都充滿了絕望。

李長生靠著墻壁,望著天空不斷落下的朦朧細雨,道:“如果你們口中的神仙老爺不要你們了呢?”

小孩突然停下了嘴巴,依依不舍地將吃了一半的粗餅還給李長生,上邊還流有些許的口水。

他小心翼翼的說道:“我吃少一點,神仙老爺您能不能不要不管我們?”

在他涉世未深的認知中,身穿道袍的都是神仙,比如面前這個神仙老爺。雖然衣服很樸素,不及其他神仙那樣神采奕奕,或許沒有那些飛來飛去的神仙厲害,但終歸是個神仙。

“我不是神仙老爺,只是一介無門無派的道士。”李長生微微搖頭。

“您就是!”

孩子的聲音微微拔高,言之鑿鑿的說道:“娘親說過,只有神仙老爺才會給我們食物吃。因為他們不需要吃東西,所以會把食物分給我們。”

在孩子的世界觀中,不用吃東西不用挨餓就是神仙,也只有神仙才能把珍貴的食物分給不認識的人。

“您能不能不要不管我們,我盡量少吃一點,絕對不貪吃。”

面對孩童明亮而黝黑的眼眸,李長生露出了一抹溫和的笑容,伸手拍了拍他的腦袋,嗓音平緩而溫吞:“好,貧道不會不管你們,但你們也要自立自強。”

“怎麽自立自強?”

“我傳你一道法門,你若是練會了就接濟天下,你若是練不成就好好的吃飯別餓死,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