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宰相潘君,中書府遭遇襲擊,周地亂

中書府,爆炸發生三個小時前,六部尚書就長春功問題事情緊急開了一次會。

吏部尚書盧曉農冷聲說道:“短短兩天時間,全地區上下已有36人死亡,每一個人都是在互聯網上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其中甚至有三個明星。雖只有僅僅36人,但輿論壓無可壓。”

“這些修行人士其心可誅,表面溫順歸服,一旦稍有不順心就起刀伐。我建議執行213號預案,直接將他們山門收歸國有。”

對於修行人士的反抗他早有預料,整個六部都有相關的預案。

官府不可能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一個人或許有懵懂的時候,可成百上千人組成的權力機構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傻子。

上清宮與一些本土修行研究學者共同推演得過一個設想,靈氣虹吸效應。

一個凡人修行長春功所攝取的靈氣微乎其微,他無法對整個世界的靈氣濃度造成任何影響。可當數量達到一億時,就能夠讓靈氣下降10個點,讓周地靈氣濃度與神州外的地界持平。

當人數達到30億,整個神州的靈氣就會被龐大的人口吸收。靈氣濃度將下降30個點,也就是回歸到上一次天地復蘇,修士無法從環境中攝取到足夠修行的靈氣。

點,靈氣濃度的計量單位,能夠誕生煉氣期的是一個點,築基期是10個點,金丹期是100個點。元嬰期預計至少1500個點,甚至達到2000。

現在神州的靈氣濃度僅有300個點,而官府想要將其降到100個點。

如此轉世者將會受到極大的遏制,而野生的本土修行者不依附於官府將無法修行。

這是官府想到的好處,而壞處就是必然激起所有非官方修士的反對。一個人人都掌握著一定暴力的群體,他們的反抗無人敢忽視。

但官府還是做了,因為利大於弊。

“先下手為強,圍山封廟!”

盧曉農態度可謂是強硬至極,甚至有些無理取鬧。

現在官府與宗門之間還沒有到拔刀相見的地步,官府也沒有明確的證據指明這些事情就是他們幹的。治國不是打仗,講究的不是快很準,而是維穩。

一切以維穩為根本,能不動刀絕對不動,刀一旦動刀必須將其斬草除根,不留任何禍害。

從推行公版修行之法開始盧曉農就是上清宮派系的,他自然恨不得將其他宗門斬草除根。可其他派系不希望看到上清宮一家獨大,甚至是將整個周地變成一言堂。

所以其他人沉默了,並沒有出聲贊同。

有人搖頭說道:“不可,非到必要時刻不可動兵。你們難道忘了8年前齊地那場動亂了嗎?軍隊入城,飛機騰空,往來皆戰火,萬民避無可避。”

“民不安,國之不穩,為官者當人頭落地。”

此畫獲得了大多數人的點頭,身為人精的他們並沒有明確表態,可其意思不可謂不明顯。

上清宮領頭和只剩下上清宮兩種情況是不一樣的,前者他們有回旋的余地,後者要麽生要麽死。任何極端的事物必然走向毀滅,只要路線出現一點偏差,將會一頭紮進無底深淵。

而後一句話更是重中之重,動兵者不成必然受其害。一次決策上的嚴重失誤,可以成為他們倒台的引火線。決策者要永遠英明神武,要永遠勝利,如果不勝利他將沒有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

又有人說道:“此事應該從長計議,而是也不是不能談。我們可以拉一批打一批,給予有實力的強者更多優待,保證他們的修行條件。而沒有實力的,則是盡全力打壓,甚至是趕盡殺絕。”

“修行之人可不全是傻子,他們難道看不出其中的利弊嗎?”

“看出來了又如何?春秋戰國三家分晉,韓、趙、魏難道不知其害嗎?有人言是韓、趙、魏促使了戰國時期的誕生,他們破壞了周禮,可人總是要為自己想的。”

“大能修士多一點好,免得上清宮的道長們太累。”

宰相潘君一如既往的坐在主位上,沉默不語很少發表言論。

而下方的六部則是各司其見,兵部作為掌控最大暴力機器的部門保持沉默,吏部作為此次事情的推動者異常憤怒,禮部反對,刑部覺得還可以談,戶部持招安意見,工部作為話語權最低的沒有說話。

吏部孤掌難鳴,只有禮部反對他,其他擁有重大職權的部門也沒有同意吏部。

不支持,某種程度就是反對。

任何決定大方向的戰略會議上有各種意見很正常,但周地廟堂在整個神州是最為復雜的。因為它在經歷時代大變下過度的過於和平,和平意味著妥協,而妥協也意味著會殘留許許多多的派別。

秦地飛將一言堂,齊地劍仙無人擋,趙地門派眾多一團亂麻,燕地神州邊陲狗不理,楚地佛門特殊地位有著極具宗教意味的政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