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荔枝糖14

黑色SUV停在醫院地上停車場,陳知禮拉開車門下車,已經有人在樓下等候多時。

是位很年輕的女醫生,個子高挑,見到人,女人笑了笑,急忙小跑過來:“是陳老師吧。”

陳知禮微點了下頭。

“您好,我是韓教授的學生李瑜京,上周給您打電話的那位,久仰大名。”

“李醫生你好。”

李瑜京笑著說:“韓老師上午出診,不然他一定親自過來迎接您。”

陳知禮:“客氣。”

客套完,女人的視線在唐念和陳知禮臉上來回掃了一圈兒,陳知禮側了側身:“唐念。”

他沒有說她的身份,只單單介紹了她的名字。唐念這時才認真地看清女人的臉,她穿著白大褂,踩著高跟鞋,臉上的妝容精致,很落落大方的女生,估計和她差不多年紀。

唐念笑著朝她頷首,李瑜京也笑著回應。

打過招呼,李瑜京領二人往主任辦公室走,路上說起來:“我們都不怎麽懂電腦,一開始就按照陳老師之前教我們的,把醫囑掃描識別上傳到雲端,但是識別系統應該是有些問題,好多都識別不出來,然後我們就不知道怎麽弄了。”

推開辦公室的門,撲面而來都是陳舊書頁的墨香,四個一通到頂的大書架滿滿當當塞了近10w冊的中醫書籍,一眼望去像個大型藏書閣。

“書都這裏,右邊那些已經識別上傳的,這排是醫生的手寫病歷和藥方,暫時無法識別的都放這了。”

陳知禮過去走了一圈,隨手翻了翻,大多是老中醫手寫的藥方,有的字體娟秀,有的瀟灑飛揚,字跡千人千樣,完全沒有規律。

李瑜京說:“韓教授這些年都在為收集這些資料奔波,遍訪各地的老中醫,這些都是拓印下來的,因年代久遠字跡不清晰給識別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中醫的研究具有不可比較性和不可重復,幾千年的歷史雖積累了大量經驗,卻沒有西醫規律性,簡潔性、易於傳授。中醫講究病者百態,對症下藥,所以這些積累下來的藥方對於大數據尋找規律尤為重要。

陳知禮大體了解了情況,回到會議室。韓琦教授問診結束,火急火燎趕過來:“小李,泡茶。”

會議是臨時組織的,所以沒太多規矩,無非是了解下目前醫院這邊的難點,大家有問題就直接問,總體氣氛還算融洽。

大家認真討論完遇到的問題,唐念在一旁有一搭沒一搭的記錄著,問題都大差不多,集中在識別這塊。

陳知禮說:“韓教授的這邊還是按計劃來,識別系統的優化由我們團隊解決。”

韓教授欣慰點頭:“太好了,這些手寫病例非常寶貴,我還真怕用不了。”

陳知禮:“目前全連接層的循環神經網絡算法在手寫識別的準確率是94%,聽著數值很高,但在實際應用時100個漢字就會有6個錯字,如果字跡潦草,錯誤率會更高,這非常影響數據的正確性,所以我的意見是把正確率提升到98%。”

說著他看了眼唐念,本想引她接下這個任務,但對方並沒有那個意思,低頭扣著手指頭。

“如果能把手寫識別的正確率提升到98%,不僅能極大提升數據準確性,中醫精準診療也會跟著提升不少,這是個非常……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陳知禮看著唐念,不指望她能接話了,主動詢問:“唐念同學,你覺得能做到呢?”

唐念怔了下,擡臉看到會議桌上數十雙眼睛炯炯、一臉期待地盯著她:“能吧……但我不行。”

任他吹出花,也別想把坑挖給她。

韓教授哈哈笑著:“唐同學太謙虛了。”

陳知禮聳聳肩,繼而笑了:“既然唐念同學說能,想來她應是有想法,後續我們內部再單獨討論。”

唐念:“……”

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散了會,韓教授要請大家吃飯,陳知禮推辭不過,答應下來。

聚餐地點是這邊有名的中式會所,白墻黑瓦,雅間內貼著水墨丹青的壁紙,原木屏風,古色古香的氛圍感。

雖說是私下聚餐,話題來來去去不過是學術圈的事,資金不夠,項目申不下來,留不到人才啦雲雲。

“你想想AI醫療都出來多少年了,國家能大批大批的培養西醫人才,為什麽?就是因為西醫有完整的醫療體系啊。老中醫們還固步自封,守著祖上傳下來的醫譜,帶到土裏也不肯傳給外人,人家國外還講究開源呢,這麽搞下去我們遲早要完。”

韓教授喝的有點多,眼眶都有幾分濕潤:“當然這些咱只能私下說,人家自己的東西不給咱也不能搶,我就是……唉,哀其不爭啊。”

“我年紀大卷不動了!未來還得靠你們年輕人接力。”

陳知禮聽著,遊刃有余應對眾人的恭維和奉承,偶爾插言幾句,但並不深談,保持應有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