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剖心明志(第3/5頁)

姜子牙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欽佩黃飛虎的勇氣和決斷。

黃飛虎和徐芳的部隊融入西岐大軍後,姜子牙的兵力如同滾雪球般迅速膨脹,達到了三十萬之眾。士氣高昂的西岐軍隊在姜子牙的率領下,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直逼潼關。

潼關守將陳桐得知黃飛虎投降西岐的消息後,勃然大怒,怒斥黃飛虎為不忠不義之人,誓要守關抵抗到底。

然而,當兩軍對壘,箭在弦上時,黃飛虎站在戰馬之上,高聲將帝辛的暴行公諸於世。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悲憤和不屈,讓所有聽到的士兵都為之動容。

“陳將軍!”黃飛虎的聲音在戰場上回蕩,“我黃飛虎一生忠心耿耿,豈能無故背叛?今日之舉,乃是不得已而為之!帝辛荒淫無道,連我黃家婦孺都不放過,我豈能再為這樣的昏君賣命?!”

陳桐聽後,心中猶豫不決,但軍令如山,他揮舞著長槍,大聲呼喊:“黃飛虎,你的私仇豈能牽扯國事?今日,我必須守住潼關!”

兩軍交鋒,戰鬥一觸即發。

黃飛虎身先士卒,騎著五葉神牛,手中緊抓點鋼槍,沖鋒在前。

不過陳桐不僅武藝高強,還善使火龍鏢,威力無窮。

兩人戰得難解難分。

就在黃飛虎陷入苦戰之際,一道青光從天而降,黃飛虎之子黃天化英姿颯爽地出現在戰場上。黃天化幼年被清虛道德真君帶去修行,如今已是一位法力高強的道人。

“父親,孩兒來助您一臂之力!”

黃天化身高九尺,面似羊脂,眼中射出淩厲的光芒,如同豹子般敏捷而有力。他的頭上挽著抓髻,腰間束著麻絳,腳踏草履,手持兩柄銀錘,背後懸掛著傳說中的莫邪寶劍,氣勢磅礴,如同神祗降臨人間。

戰場上,黃飛虎與陳桐激戰正酣,火花四濺,戰馬嘶鳴,黃飛虎雖然英勇無比,但陳桐的火龍鏢果然厲害,讓他陷入了苦戰。

就在此時,黃天化一躍而出,揮舞著銀錘,如同狂風暴雨般向陳桐襲去。陳桐見狀,怒吼一聲,手中火龍鏢化作一道火光,直奔黃天化而來。

黃天化不閃不避,張口一吸,竟然將火龍鏢吸入口中,隨即一聲清響,火龍鏢被他硬生生咬碎。陳桐見此情景,驚駭莫名,知道今日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黃天化見時機已到,從背後抽出莫邪寶劍,劍身泛起一道耀眼的劍光,劍氣縱橫,一劍揮出,天地變色。陳桐想要躲避,但劍光如電,瞬間將他斬成兩截,鮮血染紅了戰場。

姜子牙在遠處觀戰,見黃天化展現出如此高強的道法,不由得心中暗贊。隨著陳桐的隕落,潼關守軍士氣大挫,姜子牙率領的大軍趁勢沖殺進關,戰事一觸即發,順利拿下了潼關。

戰後,姜子牙親自來到黃飛虎父子面前,對黃天化贊不絕口:“黃將軍之子,果然英才,道法高強,今日之功,實乃我大軍之福!”

黃天化得了姜子牙的誇贊,連忙作揖行禮,口稱“師叔”。

姜子牙這才知道他原來是清虛道德真君座下弟子,如今被其師尊叫下山來到姜子牙帳下聽令。

隨著黃天化的加入,姜子牙的大軍士氣如虹。

不久後,韋護、土行孫、楊任、李靖父子等一眾闡教弟子紛紛抵達姜子牙的大營,表示願意追隨他征戰四方。

這些人中,韋護身材魁梧,力大無窮,手中的降魔杵重逾泰山,舞動起來風雲變色;土行孫身形矮小,卻能隱入地下,出沒無蹤,神通廣大;楊任手持五火七翎扇,威力驚人;至於李靖、金吒、木吒父子三人,也都是拜在闡教高人門下,習得一身本領。

尤其那李靖還曾是陳塘關總兵,精通戰陣韜略,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姜子牙見到這些闡教同門,心中歡喜無比,他知道有了這些人的加入,自己的勝算也將更加強大。

當晚,他便召集眾將,商議進攻臨潼關的計劃。

“諸位今日集結於此,乃是天命所歸。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臨潼關。只要拿下這道關卡,通往朝歌的道路便大開。”姜子牙聲音堅定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眾將聞言,個個鬥志昂揚。

於是,在姜子牙的指揮下,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臨潼關進發。臨潼關守將雖然聽聞了黃飛虎投降的消息,但他並未放在心上,依舊自信滿滿地認為關卡堅不可摧。

然而,當西岐大軍如洪水般湧至臨潼關下時,守將才意識到形勢的嚴峻。

他命令士兵緊急加固城墻,準備迎戰。

可是,西岐大軍中擁有如此眾多的高手,臨潼關的守軍根本無法抵擋。

大戰開啟之後,韋護揮舞降魔杵,一下子便轟開了城門;而土行孫早已潛入地下,破壞了關內的防禦設施;楊任煽動五火七翎扇,在城內四處煽風點火,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李靖父子、黃飛虎父子則率領大軍正面強攻,在戰場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