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我家娘娘真是太仁慈了(第2/3頁)

彩鳳仙子挨了訓斥,低著頭不敢作聲,聽到這裏連忙擡頭好奇地問道:“娘娘您看出了什麽蹊蹺?”

女媧娘娘眼中流轉著過去的時光片段,口中淡淡地道:“那帝辛平日裏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手格猛獸,托梁換柱……乃是一個能文能武之輩,稱得上是大商的中興之主。

而他今日所作所為,卻不似他往日那般,倒像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腳!

那背後之人只是把他當成了棋子,想要借此來引我入局!

只是不知道這究竟是哪一位師兄弟的手筆?”

“什麽?”

彩鳳仙子驚呼一聲,神情駭然道:“娘娘的意思是,這是某位聖人的手筆?”

女媧娘娘沒有答話,只是靜靜地瞥了她一眼。

彩鳳仙子悚然驚覺。

這件事已經不是她能夠過問的了,哪怕連聽都不應該。

她應該像邊上的青鸞一樣,只需要站在那裏默默無言地充當一個聆聽者即可。

這時,女媧娘娘的聲音傳來。

“去把我那金葫蘆拿來。”

彩鳳仙子一個激靈,連忙閃身來到鸞駕上,拿起一個金光燦燦的寶葫蘆用雙手捧著來到女媧娘娘面前。

那金色的寶葫蘆外表繪著諸多圖案,有異獸奔跑、兇禽搏殺、大妖吞吐日月、大魔掀起黑雲,看一眼就震懾心神,仿佛耳邊有著妖神咆哮,兇禽啼鳴。

女媧娘娘伸出瑩白如玉的右手輕輕一拂,那葫蘆嘴便自行飛起。

下一瞬,一道金光自葫蘆口之中噴湧而出,不過只有拇指粗細,高卻有四五丈有余。

只見那金光之上,現出一面包幡來,五光十色,瑞彩千條。

幡杆如那宮大梁,幡面招展,其上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氣,黑白二氣之中,卻有碧綠蝌蚪小文來回遊動。

此幡名曰“招妖幡”。

相傳乃是上古妖庭之秘寶,也是妖族之主的象征,憑此幡便可統禦三界億萬妖眾之物。

無論身在何處,只需輕輕搖動,凡是妖族子民,感應到招妖幡的氣息都要前來聽令。

這件寶貝在巫妖大戰中遺失,三界內不知多少仙神想要尋到此寶,打算靠它來號令三界妖神,重建妖族天庭。

只不過沒人能想到這件寶貝,居然會落在女媧娘娘的手裏。

此刻,女媧娘娘一伸手,那面招妖幡便自動落入其掌心。

她持著招妖幡輕輕一搖,神廟之內刹那間悲風颯颯,慘霧迷漫,陰雲四合,悶雷滾滾。

一股奇異的波動沖天而起,以神廟為中心,朝著四周迅速彌漫蕩開。

……

南贍部洲中部有三座大墓。

一曰太昊陵,一曰神農架,一曰軒轅丘。

這三座大墓,乃是昔年人族三位聖皇禦龍升天之後,人族為了懷念他們而修建的衣冠冢。

此地經年累月香火不斷,前來祭拜的人族絡繹不絕。

隨著時間的推演,這三座大墓也凝聚了厚重無比的人道氣運和香火願力,成為了許多仙神的修煉福地。

其中不僅有人族修士,也有其他種族。

這些異族仙神借人道氣運來修行,也與人族氣運相連,變形地成為了此地的守衛,倒也沒有引起人族修士的排斥。

比如那軒轅丘外的一座高山上,便常年蹲著一只九尾狐,一只九頭稚雞,還有一個玉石琵琶精。

那九尾狐早在大禹時代便已得道,其他兩位也相差仿佛。

三姐妹在此吞吐日精月華,吸納此地人道氣運,一身道行深不可測。

這一日,三人如往常一樣端坐在山巔,擡頭遙遙看著天空的一輪明月,吞吐著月華。

突然,一股異樣的氣息自遠方席卷而來,三妖神色齊齊一變,全都難以自控地朝著朝歌方向疾行而去,眨眼便消失無蹤。

類似的事情在以朝歌為中心的方圓數萬裏內都有發生。

數不清的妖族仙神沖天而起,消失在茫茫天際。

與此同時,女媧娘娘的鸞駕靜靜地懸停在那神廟上方,只不過凡人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只有那些自受到召喚趕來的無數妖族能夠看到這聖人寶駕,紛紛按下雲頭,停住遁光,無論是妖神還是妖王,統統都趴在地上不敢多發一言。

聖人之下皆螻蟻,不是隨口說說的。

他們難得有機會見到聖駕,但卻根本不敢上前拜見,只能遠遠地行大禮參拜。

女媧娘娘端坐鸞駕內,目光掃過外面跪拜的眾多大妖小怪,心中很快便有了主意。

她望著眾妖淡淡地道:“爾等既然在人族領地修行,當遵守人族之法規,莫要胡亂生事,否則難逃厄難!

軒轅墳三妖留下,余者都退下吧。”

眾妖齊呼:“謹遵娘娘法旨!”

下一瞬,招妖幡重回金葫蘆內,那股詭異的氣息也隨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