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農場一二三事!(第3/4頁)

不過在他跟徐青平教授的眼中,這裏面的價值,卻是不相等的。

李衛東在乎黃金多重,相當於多少錢。

而徐青平,卻更看重上面的承載的歷史,所代表的意義,有著怎樣的研究價值。

他這幾天帶著人,加班加點,才對那些黃金制品,完成了初步的梳理。

對每一件,都進行了大量的拍照,以及文字記錄。

就是想把這份歷史給記錄下來,留給後人。

而李衛東其實也挺想成全徐青平教授,像對方這麽純粹的人,往後只會越來越少。

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錯過了最開始的機會後,這批黃金就已經被打上標簽。

如今國家還很困難,要還債。

為什麽農村養了那麽多豬,結果自個吃不到也就算了,就連城裏,也是限量供應?

就是因為大部分的豬肉,都用來還債了。

而黃金,在全世界都是硬通貨,不管用來還債,還是自家儲備起來,都顯得極為重要。

甚至李衛東懷疑,就算真的讓對方把這批黃金帶回研究所,它最終也會被上交,一番輾轉後,會被融成標準分量的金條。

這才是實打實的。

至於說這些都是古董,在幾十年後,會不斷的升值,遠遠高於其黃金本身的價值。

那又怎麽樣?

自己現在上交了,融了,給國家解決了困難,都是自己的功勞。

留給後代,便宜別人?

再算再高尚,也沒這個高尚法。

為什麽是只有盛世古董才值錢?

因為古董不能當飯吃。

像眼下,最困難的時期剛過去,大家夥的肚子都還填不飽,你在那裏扯什麽歷史,什麽研究價值,什麽給後代子孫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你是覺得大家夥手裏沒石頭是吧?

什麽時候,幹什麽事情,才是硬道理。

貧窮就要先發展,先解決衣食,就算犧牲一些別的方面,也是必須的。

更何況,過幾年後,天知道有多少古董被付之一炬。

所以,李衛東哪怕知道徐青平在未來是對的,也不打算跟他‘同流合汙’。

李衛東簡單看了一遍,將那份黃金清單留下,隨即在另一份清單,還有證明信上簽了字。

既然徐青平說是趙海峰讓他簽字,那就說明趙海峰不打算管了。

畢竟大墓是李衛東發現的,黃金也是他找回來的。

趙海峰可是要面子的,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還會繼續搶功勞?

不過,就算他什麽都不做,等回頭這批黃金交上去,也會寫明:第六(新)農場上交黃金一批。

是的。

表面的文件,根本就不會寫李衛東的名字。

因為這是一個重視集體的年代,你可以成為某個方面的代表,卻不能抹去集體的功勞。

所以,表面上的功勞,會是屬於整個第六農場的,是大家夥的。

趙海峰作為第六農場的隊長,天然占據主導地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撇開他。

當然,不僅僅是好的方面,要是出了事情,他同樣得為此負責。

李衛東將簽了字的清單遞給徐青平,隨口問道:“徐教授,您怎麽看待如今的考古發掘?”

“怎麽?你也覺得我們考古是在挖人家祖墳,跟那些盜墓賊,本質上沒什麽不同?”

徐青平眉頭一挑,他們考古文物研究所自從成立後,就存在不少爭議。

尤其是他們下鄉進行古墓發掘的時候,被當地老百姓排斥,甚至曾經有人半夜裏對著他們住的地方潑大糞。

也被頭發花白,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老人指著鼻子大罵過。

畢竟傳統觀念裏,一直認為人死為大,入土為安。

像以前,哪怕最惡毒的行為,也無非是起出棺材,挫骨揚灰。

哪怕考古不會將人挫骨揚灰,可該研究的,卻一樣沒少。

比如說,敲碎骨頭,磨成粉末拿去化驗之類的。

“不是,您誤會了,我是覺得以目前的技術,不可能對所有文物都能進行有效的保護,甚至可以說損失很大,既然這樣,那些沒被盜墓賊發現的古墓,或許可以先保留起來,等過些年再進行發掘。”

要不是看在徐青平為人正派,一心想為公的份上,李衛東壓根就不會說這番話。

無法進行有效的保護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現在挖出來了,很難逃過幾年後的集中銷毀。

與其這樣,還不如等過些年再說。

不發掘,有時候就是最大,最好的保護。

“你放心好了,只要是我發掘過的古墓,絕對會盡最大的力量保護好。”

徐青平壓根就沒在意。

或許在他看來,李衛東就是外行瞎指揮,你懂怎麽保護文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