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農仙秘法

還是傍晚時分, 小徐收到農戶們體檢完畢下山的消息,就向鄭院長申請譯語人。

下班後的譯語人組聽到鄭院長的詢問,爭先恐後地報名, 生怕輪不到自己, 值夜班無所謂, 反正飛來醫館有咖啡,重要的是播種。

鄭院長沒辦法,安排了五個譯語人下山。

小徐和老徐兩人領走了食堂倉庫所有的紅薯、土豆和玉米,裝滿了徐家的大皮卡車從“天梯”下到桃莊, 五名譯語人坐在皮卡的後面,保護這些珍貴的種子,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當農戶們以及桃莊村民們看到天梯裏緩緩駛出的大皮卡時,都瞪大了雙眼, 張大的嘴巴能塞進一個雞蛋,這就是國都城裏流傳的力大無窮的“大鐵馬”?

司農寺治下的老農們, 第一時間認出坐在副駕上的老徐,把夜燈戴在頭上就跑了過去,特別熱情地打招呼:“大農仙!”

老農們這一跑,其他農戶們也跑起來。

開皮卡的小徐立刻踩刹車對譯語人說:“把司農寺官員們請來, 讓他們都回去,萬一被車撞了會死的!”

譯語人組立刻下車,讓農戶們都退下, 同時請來司農寺的官員們。

一陣混亂以後,隨著司農寺官員們的到來,又變得井然有序。

因為司農寺少卿田進的按排合理, 司農寺卿沿用了三個分組。

趁著日頭長,老徐負責教土豆組的農戶們識別土豆的芽點、分切、然後埋在草木灰裏保存。

於是, 桃莊農戶家的菜刀以及各種刀具紛紛上陣,隔得老遠也能聽到切土豆的聲音。

小徐教紅薯組的農戶們識別紅薯的芽點、分切與保存,在一對一教學、保證每個農戶都能正確操作以後,小徐就去搬玉米。

食堂庫房的玉米都是新鮮的,沒有經過蒸煮和其他加工,所以可以當種子種植。

小徐又教玉米組的農戶們,怎樣既快又好地掰玉米粒,並保存。

司農寺的官員們知道農戶們的特性,主簿和刀筆吏對著三種農作物畫圖、標注忙得不亦樂乎,官員們也分成三組,保證農戶們的操作符合小徐農仙的要求。

而老徐就監督官員們,看他們是真懂還是假懂,這些種子數量不多、每一塊每一粒都很珍貴。

播種這事情關系到每位官員的前途,自然每個人都非常認真。

譯語人組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因為惡補期間和上任之後,學習內容涉及農耕的非常少,所以翻譯起來就很困難。

好在,徐氏父子倆都很有耐心,翻譯不了就動手給農戶們看,一點點糾正。

而譯語人組在屢屢受挫以後,換了思路,飛來醫館的物品,大郢都沒有,幹脆全都讀普通話,也就是原音。

農戶們第一次聽有些困難,第二次聽就容易得多。

教學和實踐,翻譯和理解,這些難題漸漸理出了頭緒,也就不再那麽難。

小徐背著一堆塑料的三色小旗子,拿著鋤頭,沿著桃莊附近的農田、荒地和山地走走停停,每到一處都用鋤頭刨出土來看,符合種植農作物的地,就插一根小旗子,再去看下一塊地。

司農寺主簿抱著醫仙們贈送的紙筆,跟在小徐後面亦步亦趨,譯語人則跟著他倆實時翻譯。

轉著轉著,天色就暗了,沒多久,天就徹底黑了。

大郢的蠟燭和油都很貴,司農寺官員們也很抓狂,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農仙們會在傍晚時分下山,並打算連夜教播種啊喂,他們手裏只有幾盞燈籠和火把,不夠這麽多人用的。

這可怎麽辦?

小徐戴上了頭燈,走到哪兒都不受影響,這可把官員們羨慕得不行,因為頭燈比燈籠火把亮得多,風吹不滅,遇水也不熄,主打一個使用方便又扛造。

山坡林地黑夜難行,小徐並不受影響,倒是跟在後面的官員連著摔了好幾跤,有幾次要不是小徐轉身拽住,他們可能掉到窪地裏。

小徐是個社牛,下山以後安靜純粹是語言不通影響發揮,望著官袍都刮破的官員們,不聲不響地去大皮卡上,拿了更多的頭燈下來。

這些頭燈都是新買的,是為了無花果種植園采摘準備的,因為無花果不耐儲存,每天早晨三四點就要摘好擺好,趕上七點的貨車送出去。

官員們看著小徐拿了頭燈過來,親自給自己戴上,調整好位置,個個激動不已,農仙看著年輕、卻經驗豐富,就算不說話也很隨和。

小徐繼續找適合播種的地,順便向譯語人解釋,解釋不通,就直接比劃。

官員們跟在後面,看著他們比比劃劃,有了頭燈,別說是今晚,就算以後幾晚都不睡也沒關系。

而坐在桃莊的老徐因為手術後的關系,只能讓譯語人去大皮卡上拿太陽能燈。

譯語人擡來太陽能燈的箱子,老徐打開後,把這些燈都裝好,打開的瞬間,黑漆漆的桃莊如同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