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歸档序列

蔚藍聯盟融合度檢測特制專用的裝備叫做源能應激裝置,其中有“應激”兩個字。

裝置單線路連接,背後是源能匣,但是空置,不放源能塊,唯一金屬帶直連心臟。

運轉程序一切都是自動完成的,無需操作,也不需要被檢測者在整個過程中有任何主動行為。

其中第一環節:當被檢測者走進源能場,感應到源能,源能匣藍光即會被激發。

這個第一環節,涉及的就是源能感應度的問題。

源能場本身趨近防空洞造型,但是內部有幾處彎曲。其中,距離入口十三米左右的第一個彎道口,在歷代科研人員的口中有一個傳統命名,叫做“凝望轉角”。

通常,當一組新兵走進源能場,監控觀察中心內的科研人員們都會抱著期待,集體凝望他們的背影。

而當他們的背影經過那個轉角,背後藍光沒有激發……分組組長以及重點科學家們就會放棄後續觀察,去泡個茶,上個廁所什麽的,或者只是坐在座位上閉目養神,聊聊天,把後續觀察測定工作交給設備和下屬。

沒辦法,每次檢測,他們的工作量和重復度實在都太大了,見得多了,對於普通的結果,就很難保持熱情和期待。

而且源能融合度本身,完全隨機,與特征、素質,乃至基因、血統等等,都毫無聯系,所以要說他們會提前特別關注和看好某個人,也是沒有的。

總之,簡單通俗地說,“凝望轉角”就是“傑出”和“普通”的分界線。

歷史已經證明,99.9%在走過這個轉角前不能感應到源能存在的被檢測者,測定結果都是普通融合度。

其實這個歷史統計數值,是100%。之所以拿出來講的時候不說100%,是因為科學家們覺得自己還不夠了解源能,所以保留謹慎。

至於說被檢測者能不能賴在轉角前不走?

沒用的,也是不行的,裝置有設定時間,到時間自動關閉……不管你走還是不走,也不管你是不是一直停留在源能其實相對最稀薄的入口範圍。

剛才的情況,現場這撥人的檢測已經接近尾聲了,在那個年輕人出現之前,還沒有一個人在“凝望轉角”前激發藍光。

這是正常情況,或者說是測試期間的日常情況,不管基數大小,絕大多數被檢測者的測定結果,都會集中在D、E兩級。

然後……剛剛發生的那一幕,是這樣的。

觀察室一如平常地對新上來的這組人保持凝望,沒有任何特殊。

韓青禹也像其他被檢測的新兵一樣,在入口外穿好了裝置,深呼吸……其實他因為擔心“重卡再一次突然沖撞”而心情緊張不安,手心出汗。

最後,咬了咬牙,低著頭,跟其他人一起邁出第一步。

第一步,腳掌落地的瞬間,背後藍光激發。

準確地說他當時其實還有一只腳在入口之外。

就這個瞬間,現場的兩名軍官懵了,監控觀察室裏的科學家們炸了……

只有現場剩下的最後幾組新兵,因為不了解,搞不清楚情況,還在茫然議論:

“欸,看,亮了。”

“是哦,原來那個會亮啊?”

“為什麽啊?不會是……裏面很暗吧?”

“……扯淡。”

“就是,很暗不會裝燈嗎?”

“……那這個是什麽意思啊?”

“估計有點厲害。”

……

監控觀察室。

在現場指揮淋著開水喊出來“看著啊,看著啊”之後,除了他慘痛而壓抑的嘶啊聲,就再沒人說話了。

沉默中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個背影身上。

S?S……

其實,在日常的絕大多數時候,當屬於蔚藍聯軍的普通士兵和軍官們互相討論源能融合度,他們是不提S的。

因為他們大多沒切實聽說過可靠的信息,或偶有幾次聽到傳聞,上面的態度也始終是:不承認,不討論。

但事實,那是存在的。

也許因為規模和基礎較大的緣故,或者一些其他未知的原因,蔚藍聯軍華系亞方面軍在他過去的八十年歷史中,曾經誕生過一共9位源能融合度超越A+的存在,即S級。

其中至今存活的,有5人。

5人中一人的姓名以及一切信息都已經被蔚藍聯盟列為禁忌抹去。

另外4人,目前均仍服役於聯軍。

其中兩人駐防科研所;一人特許,自由行走;剩下還有最後一人……他執掌唯一目擊軍團,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總之,S級很少,正因為S級數量的極度稀少和諱莫如深,現實中,充實蔚藍聯盟以及華系亞方面軍璀璨歷史星河的真正主體,其實是實打實留下更多故事和傳說的A級和B級,以及更多雖然融合度等級不高,但是做出過偉大事情的蔚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