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用這麽費事的(下)

以沈旭東的審美來講,張天愛太瘦了……

娛樂圈最不缺的就是好看的皮囊。

名利場,人肉資源永遠是供大於求的,年紀輕輕,以為自己年輕漂亮有點資本,幻想當大明星的年輕男女,實在太多了,就像地裏的莊稼和韭菜,一茬兒接一茬兒……

以前輿論不怎麽流暢,圈子稍微流出來一點,立馬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現在,誰不知道圈子是怎麽回事?

連粉絲都知道偶像(戲子)想成名,必須要金主捧!

更別說這幫人自己了……

其實,踏進這圈子的大部分都是追求名利,能被真正的大佬潛,這算大機遇。

很多時候,上床就跟我們找工作提交了簡歷一樣,能不能錄取,誰也不知道……

很多時候,為藝術而獻身並不是雞湯口號,是現實!

更多時候,其實是欲獻身而不得其門。

說回張天愛,這麽些年了,沈旭東什麽樣的女的沒見過?

跟她簡單聊了幾句,沈旭東就知道她的想法——無非是睡一次!

打量了一下,確實有點像張敏……

不過比張敏精致的多!

沈旭東……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好色。

所以,很自然的有些心動……

劉軍很……有‘眼力見’,約了晚上一起吃飯……

……

飯局嘛,沈旭東前半場很……有大佬風範主動跟趙新還有劉軍等人聊起了PPTV的規劃……

主要是趙新提到了奈飛……

“PPTV未來肯定以長視頻、網絡劇為主……也會投資生產網大,但不會過多介入院線電影!”

“為什麽?”

“院線電影跟網大是兩種概念,先院線電影的發展歷史很長,形成了穩定的商業模式,而且受眾群更加廣泛。這使得整個市場的資本投入和資源投入量更大。

而網大受制於新媒體平台所限制。歷史發展周期較短。發行渠道單一。

盈利模式暫且屬於平台點擊播放分賬。因此社會資本投入和資源投入遠小於電影市場。

投入小產出自然小,不排除個別產品出現爆款。但短期內視覺效果跟聽覺效果、內容主線等還是很難跟電影市場相抗爭。”

頓了頓,沈旭東補充一句:“院線電影太不穩定了!而且周期太長……”

電影有個與拍攝档期相關的周期性規律——一部中等投資的商業電影的運作周期,基本在1~1.5年之間,一年的周期裏,前11個半月基本沒營收,全靠最後電影上映的放映档期拼個一錘子買賣;

而中國院線電影目前基本上是賠錢的多,行業內有句順口溜,平均每十部院線電影,是“一賺兩平七賠”。

再加上政策風險比如沒通過審查,俗稱“斃了”,投資全瞎,一分錢都拿不回來等其他的風險因素。

好些民營影視公司,表面上看著挺風光,其實日子不好過。

這個主要體現在公司業務營收、財務方面,就是特別不穩定,呈現某種周期性脹或者縮的特征,以及其他的難以預估的問題。

面對如此復雜的形式,影視公司老總經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廣種薄收,分散風險,舉個例子:籌集到10塊錢,可以分成十個1塊,分別投拍十個不同的戲,也可以分成三個3.33塊,投給三個戲。

但是,這些投資有限的影視項目,不能保證公司在短期內迅速壯大……

然後IP的價值來了!

現在一堆影視公司押寶所謂的IP……

嗯,主要討論的就是IP!

《小時代》包括《萬物生長》帶火了IP這個詞……

“其實就是把美日等國兩國早已玩兒到稀松平常的概念,包裝成一個高大上又時髦的概念,充分利用我國人民延續至今的‘必須搶,必須急,落伍就要完蛋了’的習俗,來撈一‘波’錢……”

趙新點頭:“這個我同意,去年,我買了十幾本網絡小說改編權,加一起才花了不到200萬,今年,我對一部叫《余罪》的小說感興趣,打聽了一下版權價格……嚇了一跳!”

劉軍好奇:“漲幅很大?”

“漲了20倍!”

“……20倍……這也太誇張了!”

沈旭東插話:“IP這種事,顯而易見,就是美國那種“暢銷小說→劇本→電影/電視→音像出版物→遊戲/動漫/玩偶/周邊→明星→粉絲→社群”的全配套形式,早就已經是流水線式的作業了……但在國內很新鮮……”

趙新道:“其實,我們早就做過影遊開發了,當年《花千骨》電視劇播出的同時,《花千骨》同名頁遊上線,半個月流水破5000萬!”

“遊戲這麽賺錢?”

沈旭東擺手:“賺快錢……《花千骨》也有也就流行了三個月,現在的月流水早就下降到了不足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