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啟發

他倆懵逼很正常。

學校的教育,讓他們認為選角是很復雜的事情。

初選、二試,終試,定角……

這是一個流程化的作業模式!

學校教的沒錯,大部分沒有背景的新人演員確實要經歷這些!

原時空,迪麗熱巴還去參加過《王的盛宴》的虞姬海選呢。

哦,這是個有毒的海選,迪麗熱巴、古力娜紮、徐璐、辛芷蕾都去參加了,然後也都被淘汰了……

最終用了何杜娟……

很多人說她不夠美,有什麽關系?

在《王的盛宴》最困難的時候,她可以帶兩千萬進組讓拍攝得以繼續,在導演心中當然是最美啦!

事實上,男女主角定角沒有那麽復雜,基本上劇本階段,制片人、導演就要根據這些角色聯系主要演員了。

通常會要根據演員們的片酬、档期、受歡迎程度,搭配至少三種以上的組合方案。

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導演和演員見面。這個見面不是試鏡,是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

具體來講,如果是大投資,那肯定要用明星!

然後要根據類型,比方說喜劇,現階段,葛尤、黃博是喜劇電影的第一档次選擇。

還要考慮演員自身形象和角色定位之間是否能取得平衡。

最典型的就是小沈陽主演《三槍》,讓人無限違和……

此外,導演和資方的個人好惡也是很大的影響,這就沒辦法了,畢竟什麽都比不過金主喜歡。

這點跟天美公司很類似,天美選角最關鍵一點:盡量用自己人!

至少現在是這樣……

後世,互聯網唱主角,流量至上,只要你有流量,演技再垃圾也有市場……

扯回來,《北愛》是天美出品的電影,用迪麗熱巴和朱一龍,在沈旭東看來是很正常的選擇。

……

中午時候,旭東帶著他們到了馬場的餐廳……

這個馬場經歷了三次擴建,現在更像是度假村……

餐廳的夥食都是從豐澤園、大董專門運過來的。

既然《初戀》主創團隊來了,話題自然轉移到了青春片,沈旭東先開口:“下個月6號,《那些年》會在內地上映,估計票房也不會差,青春片的潮流馬上就要打開了!”

寧昊接話:“……你這麽肯定?”

“你們沒看過觀影人群的平均年齡?”

“……我看那玩意幹嘛?”

“22.43歲,比三年前小了4歲,這代表什麽?”

“觀影人群年輕化?”

“對……”沈旭東點頭:“而且多是85後、90後,這群人大學才畢業沒多久,正是懷念青春的好時間……所以,青春片天然受眾廣……”

這個意思就是:不管電影拍成什麽樣,有過青春的人,都會去影院緬懷一下自己的青春!

所謂的類型比內容更賣座就是這麽個意思!

很多觀眾在進入影廳的那一刻,其實已經放棄用電影邏輯思考內容本身了,電影變成大型青春回憶錄,基本只要拍到能引發共鳴的白襯衣、大操場、早戀,再放幾首那個年代的歌曲,感傷的人就能觸景生情……

然後,那幾年國產青春片就跟當年的香港武俠一樣,泛濫成災!

其實,審查也有影響——審查會助長影視行業的投機行為,一個類型片沒遇到什麽審查阻礙過審了,還賺了錢,後面的投資人必然會一窩蜂的選擇這個保險的片型,模式都會沿用,因為這樣拍的話,太安全了,至少不會血本無歸。

再然後成為爛片的代表——只要看到標簽裏寫著‘青春’二字,默認爛片。

說到這,沈旭東道:“你們要是想賺票房,可以嘗試這個類型……”

“我哪有時間……”

“沒讓你拍,你可以做制片人或者監制嘛。前段時間,我就看了一個很不錯的劇本,叫《愛你,西蒙》,我就立項了!”

“《愛你,西蒙》?外語片?”

“對,講一個中學生出出櫃的故事……又叫《出櫃這件小事》……”

《愛你,西蒙》,不同於一般的同性戀的片子,沒有負面掙紮,也沒有安利說教,更沒有什麽社會的深度刻畫,帶著氣勢如虹的青春氣息,讓男主的一封封信和旁白見證成長……

“這玩意在國內沒法拍,沒法過審的!”

沈旭東擺手:“你收集嘛,有特別喜歡的,就告訴我,我來想辦法……”

聽到這個,陳思成立刻接話:“就好比你的新作品《唐人街探案》,把犯罪故事移植到海外?”

“對!”沈旭東贊賞地點頭:“把背景移植到海外,有很多好處,第一就是審查,我講的是破案的故事,需要偵探,但在國內是沒有偵探這個職業的;第二,尺度方面也可以放大一點,比方說我可以惡搞警察,拍一些警察無能的鏡頭……放在國內,這玩意根本不可能……此外,還能給觀眾一些異域的新鮮感……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