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扯虎皮拉大旗

這話說得有點曖昧,沈旭東趕忙補充:“我是說你成熟了,有女人味了,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還喝娃哈哈呢!”

陳曦插話:“第一次?什麽時候?”

“《天龍八部》,她演王語嫣,我當時是跟組編劇……”

“那你倆關系好嗎?”

沈旭東想了想,道:“……她那時候才15.6歲……我主要跟柳阿姨關系不錯,吃了幾頓飯!”

“後來呢?”

“……後來又合作了《仙劍奇俠傳》,不過柳阿姨有點看不上唐仁還有《仙劍》,當初拍《仙劍》的時候,她差點中途離場……”

涉及到自己媽媽,柳亦菲幫著辯解:“唐仁當時是小公司嘛,而且,《仙劍》的制作確實不算大,也沒有什麽大明星……”

沈旭東點頭:“對對對,你媽當時一門心思想讓你眼金庸劇……”

“……我媽媽也是為我好!”

“你媽媽根本就是圈外人,連分析劇本的能力都沒有,給資源,她也分不清好賴!”看了她一眼,然後實話實話:“你也一樣!”

柳亦菲很不服氣:“誰能分析出來?”

導演和編劇所謂的好壞,你只能從他過往的作品去看。

藝術作品,可以說每次都是一場賭博,尤其偏文藝的那種,商業片相對好一些,但也不是全無風險。

絕對完美的編劇劇本從來不存在,穩定發揮總能交出滿意答卷的導演,迄今我也找不出一個。

試問,如果你是一位演員,陳楷哥找你演戲,你去不去?張藝某呢?那你知道你最終的作品是《霸王別姬》還是《道士下山》?是《紅高粱》還是《長城》?

但是……找你的角色對不對或者適不適合演,及格線以上的演員都能分辨。

“你這話不對,作為演員,接一部戲之前,肯定要做心理建設,傳統方法是做‘內心獨白’:內心去理解所飾演角色的前世今生,揣摩如何進入角色,自然地表現出該角色,如果你怎麽也找不到角色,理不清人物邏輯,那這個戲八成是廢的!”

“……我能接到戲就不錯了!”

……

其實華語電影圈子的江湖並不大,來來回回就那幾派人。

有機會成為舞台中央的就更少了。

你看,張藝某也好,陳楷哥也罷,都已經年過七旬了,依然在各種活動中站在C位……

好萊塢當年的四大天才導演早就不復當年了,馬丁斯科塞斯因為噴漫威被荷蘭弟各種懟,稱他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斯皮爾伯格則因為沒完沒了的致敬自己,從《頭號玩家》到《西區故事》,然後是《造夢之家》,被人噴‘懇請這幫導演停止這種自己給自己拍傳記的行,拍了以後又舍不得剪,導致全片變得很臃腫!’

至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還有喬治·盧卡斯,早就退休了,最多也就偶爾發哥推特蹭個熱度啥的——馬丁懟漫威的時候,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來幫腔……

這幫人早就不是舞台中心了!

只能說中國的電影市場看著很大,但留給新人的空間還是蠻小的。

以前按照地域劃分,西北圈、京圈什麽的,後來,有錢就是大爺,誰管你是哪個圈子的?

但還是親疏遠近的區分。

所以,為了接到好項目,演員必須混圈,依附於各種圈內有權勢人物。

柳亦菲算是混港圈了……

“香港導演只想著賺錢!”

“2003年前後,他們瞧不起內地,但人口眾多,市場在這裏,所以來保底賣片,不跟你分賬;

2007年以後,內地電影市場的比例從三成占到八成了,他需要靠碼頭,有的靠華誼,有的靠博納,有的靠中影。但他們骨子裏就是要賺你的錢,電影成本越弄越高。”

柳亦菲立刻接話:“那現在呢?”

“很多香港導演越過香港電影公司,直接跟內地合作,在BJ開始設辦公室。我們公司直接投資了徐可的電影工作室,很多香港導演效仿,陳嘉上去光線,劉偉強、爾東升去了博納,迅速形成幾股勢力。”

“香港導演有豐富的制作經驗,有明星資源,他們抱團,但是他們不知道拍什麽內地觀眾喜歡。他們把壓箱底的東西都拿出來,拍一個遍。比如《楊門女將》、《鴻門宴傳奇》、《新少林寺》……其實這些劇情延續了他們成功的那些套路和經驗,投了很多錢來拍,但就市場反饋來看,兩億元是個門檻,內地的觀眾還是不接受……真正意義上的爆款都是3億起步,他們做不出來的!”

聽到這,陳曦好奇:“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不了解內地觀眾,拍的東西帶著一股距離感……”說到這,沈旭東看了眼柳亦菲,認真道:“即便沒有《初戀》,《鴻門宴傳奇》的票房也不會超過兩億的……1.5億都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