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電視劇制作很簡單的……

投資電影?

“說得輕巧,咱們且不說兩部電影能不能賣座,人家憑什麽接受你的投資?你是能幫著宣傳還是能幫著增加院線排片?”

“但你是編劇啊!”

沈旭東反問:“所以呢?馮曉剛還是導演呢,沒見他參與投資!”

高芬芬道:“……所以,他組建公司了,就是想自己做投資人,自己拍片自己買賺錢啊!”

“……電影投資哪有那麽容易,首先,影片的分成流程,短則3個月6個月,長則1年到2年,而且首先分錢的是院線,然後是宣發出品制作,聯合投資人得排隊,其次,電影制作流程透明度低,可控性低,且風險較高,對於沒有足夠知識儲備,行業信息以及資金儲備的外行人而言,大概率是笑著走進來,哭著擡出去……”

“咱們都是圈內人啊~”

沈旭東依然不同意:“反正我不同意啊,跟投電影還不如跟投電視劇!”

電話那頭的高芬芬聞言,聲音明顯漲了一調:“電視劇……對呀,我怎麽沒想到電視劇?”

“……你又有什麽想法?《鑒寶》不做了?”

“……做不了,算了一筆賬,請好專家、主持人還要組錄影廳,一起下來沒有80萬根本打不住……”

“不會吧?有這麽貴?”

“你前兩期不得做漂亮點?”

“……我都讓你去找電視台一起合作……”

高芬芬無奈道:“找了,這次又給電視台做了嫁衣……電視台拿走了創意……”

“……不合作?”

“人家自己做了策劃!”

沈旭東一臉憤懣:“太不要臉了!”

“……所以,我跟我爸商量了一下,這個節目讓給電視台了……”

“那咱們怎麽賺錢?”

“沒想好……制播分離,現在好像說不準備分離了,電視台自己打造節目……”

沈旭東驚訝:“又不搞制播分離了?”

高芬芬嘆了口氣:“這個政策一天一變,誰也不知道最終定論……”

沈旭東琢磨一下,然後道:“那……你要是想投資,就跟投電視吧,我給陳郝寫了個《美人心計》,等《金枝欲孽》拍完,就開那部戲,主控投資方是橙天娛樂,我跟他們說一下,他們應該願意增加一個投資方的~另外,《仙劍》也可以投資……”

“……明天見面再說……”

“我明天要寫稿子……沒時間!”

“……那我去你們學校找你~”

沈旭東:“我不在學校……算了,你明天來XX小區吧……”

“行!”

……

關於制播分離,源起是99年,99年年末,82號文件釋放出制播分離的信號,然後一批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公司一時風生水起。

董朝暉、王長田、孫健君、陸興東。分別率領歡樂傳媒、光線傳媒、派格太合、唐龍國際這4家公司,試圖構建民營電視的版圖。時人將其稱為“民營四公子”。

初期,很順利,以董朝暉的歡樂傳媒為例,打造了《歡樂總動員》,每期成本是25萬,賣給電視台是三萬一期……

電視台也願意買……

等到省級衛視壯大後,如果一家地方衛視播了節目,全國的電視觀眾都能看到,就不可能再有其他衛視來買了,節目的盈利空間被壓縮殆盡……

然後,省級衛視看到了做節目的好處,開始自己制作了!

而且真舍得砸錢!

電視台原意花比外面多5倍,10倍的成本給自己的團隊做節目。

寧願給自己團隊20萬做一集,給民營公司開的價就是5萬一集,不賣就拉倒。

民營節目和他們的競爭根本不在一個起點。

應該04年開始,制播分離遭遇到寒流,民營公司的名牌欄目紛紛被“請”出黃金時間和黃金頻道,與電視台在資本層面的合作也大都擱淺。

歡樂傳媒跟BJ電視台合作的《每日文娛播報》,3年之後版權被強勢的電視台拿走。

光線傳媒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光線的王牌欄目《娛樂現場》被“調整”出合作5年的BJ台。

大家不得不考慮轉型,光線開始發力電視、電影業務,歡樂傳媒也開始投資電影——《大內密探靈靈狗》、《火星沒事》、《刺陵》三部電影都是歡樂傳媒投資……

為什麽投資電影?

因為相比較電視領域,電影領域其實更為市場化,票房決定一切的,直接對觀眾……

什麽時候是發力的好時候?

11年!

視頻網站開始崛起了,成了新的播放渠道,內容重新成為播出平台爭搶的核心……

19年,總局再度下發文件《廣電總局關於推進廣播電視“制播分離”改革(修改稿)》,其中明確規定,“除影視劇外,電視台從市場購買節目的比例,原則上每年不低於播出總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