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播出還有影響(第2/2頁)

史航坐不住了,直接說了:我們所改編的《射雕》是我們心中眺望的《射雕》,而不是金庸“眺望”的《射雕》……

說了‘金庸曾說他最欣賞的是劉德華版本的《神雕》,最認可的是梁朝偉演的韋小寶……但是,我們難道因此就可以下結論:金庸的論斷就是“蓋棺定論”嗎?’

另外一個編劇龔應恬回應說:“改寫楊康與穆念慈的戲,完全是一種無奈的妥協,這樣才可加強全劇的感情色彩,讀者愛好,買方也更喜歡”。

至於完顏洪烈,他則說:“金庸的原著創作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三十年的蒼海桑田,人們的審美觀也都有所改變,就連嶽飛這樣的英雄人物我們都可以重新認識,為什麽不能重新評價完顏洪烈呢?”

然後就被很多網友追著罵……

也算是出了點小名。

《天龍》,也沒見金庸批評,而且觀眾也是好評居多,收視率不差,按理說應該不會關注到編劇……

想多了,沈旭東可是80後三大作家之一,名人。

你懂什麽叫名人嗎?

一堆媒體約了要專訪,甚至連《武俠版》都預留了版面讓他寫一下參與編劇《天龍》的感受,以及接下來對《神雕》的想法。

《武俠版》屬於文字版采訪,一問一答就行。

其他媒體的采訪,沈旭東本來不想理會,但《拾遺錄》剛剛上市,需要宣傳一下……

沈浩波考慮了一下,然後給他接了一档節目,《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