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配300大學生

陳棋還不知道有兩位棒子美女正在想辦法趕到華國來找他。

這時候中韓兩國還沒有建交,棒子國的人想來內地還是比費一些心思,還好財閥都有自己的特殊路徑,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他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

不過SM公司沒有通過官方途徑通知,走得是秘密路線,所以陳棋還在忙活著自己的事情。

時間已經進入了4月,馬上要結束學期,對這時候的大學生來說,分配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進入1990年,我國還沒有加入WTO,國內經濟雖然已經實現騰飛,但這時候經濟靠的是人口紅利,比如沿海工廠需要大量的工人去打螺絲。

外資企業,需要大量人才的研發部門都不在華國,只是把代工基地放過來,所以他們不需要多少大學生,有打工妹打工仔就行了。

而民營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老板自己還是小學生初中生,泥腿子剛上岸。

他們開辦的工廠是小型化的,甚至是作坊式的,生產的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同樣不需要什麽大學生。

就像李大海和傻大姐準備開的鄉鎮紡織廠,他們只要將布生產出來就行,紡織女工和機修工都是當地農村招收就行。

這些農民企業家是沒有意識到要成立自己的面料研發部門,款式設計部門等等,能想到這一層的,後來無不入了民企500強。

再加上進入九十年代,大量國企開始倒閉,公務員系統還沒有實行考試制度,不對外公開招聘。

所以1990年的大學生就比較尷尬了,失去了天之驕子的光榮。

上,上不去;下,下不來。

後世網絡上的一個梗,孔乙己的長衫,對九十年代的大學生同樣適用。

對於衛生系統來說,醫科大學的大學生們同樣很尷尬。

全國頂級的醫院就那麽幾所,招收的名額就那麽幾個,而且是非名校畢業生不要,這就淘汰了絕大多數醫學生。

而大量急需人才的鄉鎮衛生院,大學生連多看一眼都不會,就業絕不考慮,鄉鎮醫院是中專生的天下。

那麽只有去普通的二三級醫院,這部分醫院主要集中在市級醫院,縣級醫院。

但這裏面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市縣級醫院因為醫療市場化,沒有了財政補貼,讓醫院的財務狀態就變得非常吃緊。

編制就這麽幾個,臨床醫生護士輔助科室工作人員奇缺,而行政後勤等科室卻是人滿為患,醫院已經無力再招收臨床大學生。

但這年頭的大學生國家是必須要包分配的。

可是你醫院要麽不要人,要麽給過來的用工名額很少,這就與大批大學生需要安置產生了一個矛盾。

所以大學只能亂分配了,比如把你大學生分配去大型廠礦醫院,或者說把你分配到偏遠地區的縣級醫院去。

總之,分配質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你大學生滿意也好,不滿意也罷,就這麽著了,愛去不去,不去你就失業,老了沒退休工資。

同樣的,大學自己也煩惱。

像什麽協和醫學院、北大醫學院、復旦醫學院等等名校,不愁,畢業生有得是人要。

可像海東醫科大學這樣的二流醫科大學就頭痛了,海東醫大自己名下也就4所附屬醫院,根本安排不了那麽多畢業學生。

別人當包袱,可到越中醫院這裏卻當寶貝呀,現在越中醫院各個科室都在急劇擴張,急需大量醫學人才。

做為市級醫院,越中醫院現在的護理、輔助科室,醫務人員學歷幾乎都是中專。

臨床醫生好一些,可也有一半是中專生,只有一半是大學生。

除個別奇葩外(比如某棋),中專生的專業素質、學識、眼界肯定是不及大學生的,這一點無庸置疑。

但醫院又是職工流通性最小的單位,職工幾乎一輩子都不會離開,所以陳棋想要新陳代謝,自我凈化,將醫務人員的學歷提高就比較困難了。

既然這杯水自己沒辦法凈化,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注入新鮮水,增加新鮮水的比例。

所以當陳棋代表越中醫院,跟海東醫大提出想要多招幾個應屆大學生時,正中海東醫大的心思。

陳棋原本想能招到20個,30個大學生過來就頂多了。

按往年的規律,越中醫院一般會要6、7個左右的大學生名額,再多醫院也養不起。

結果好家夥,當一輛輛大巴車停在越中人民醫院門口,從車上下來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海東醫大各個專業的大學生,一口氣送來了足足300人。

海東醫科大學從校長到中層,幾乎整套班子都趕到了越中,親自來送這些大學生到新單位。

當陳棋和老郭趕到醫院門門口的時候,真當是驚呆了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