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必須要風光大辦

午飯的時候,李家的幾個男性長輩趕了過來,一起陪同。

李大海的父親已經去世,越中農村一般場面上女人是不當家的(事實上當家),關鍵時刻還是要有男性長輩在場,這也是規矩。

李家連這個細節都考慮到了,這讓陳棋心中更滿意了幾分。

陳棋已經不圖李大海家的條件了,但如果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連女方第一次來都不重視,那傻大姐嫁過來肯定也是做丫鬟的命。

如果這樣,陳棋寧可自家大姐一輩子不出嫁,他養一輩子,也不會同意這門婚事。

女人一生有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次是出生,看你投胎水平高不高。另外一次就是嫁人,這關系到女人的後半生。

吃完飯,李家的幾個叔叔伯伯就正式向“老郭”提出了結婚請求。

“郭書紀,大海呢是我們老三這一房的長子,人品沒得說,無論在村子裏還是單位裏,那都是有口皆碑,他對自家的老娘孝順,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愛護,這才耽誤了個人終身大事。

這次大海有幸跟陳院長的姐姐認識,剛剛我也觀察了,這小兩口是你來我往,客客氣氣,顯然兩個小的是互相看對眼了,我做為大海的大伯,還有他二伯,四叔都挺滿意陳琴同志的。

所以還請求郭書紀,陳院長能同志這大海和陳琴同志的婚事,你們放心,大海家裏條件是差了點,但彩禮方面我們幾個叔伯家也能湊一湊,到時再把這房子修一修,不會讓陳琴同志受委屈的。”

李家大伯說得客氣,也是準備這麽做的。

結婚的時候兄弟長輩幫襯,這在越中地區歷來是有傳統的。

在農村裏,同族之中甚至還有一種“互助會”,每個族人每月上交多少錢,這是一筆公賬。

等同族內哪房的小子到結婚年齡了,但因為太窮了娶不起媳婦,那麽這筆“公賬錢”就可以幫這人娶媳婦。

下次輪到另一個男丁要娶妻了,大夥兒繼續湊份子,就這樣一輪一輪互相幫助,積少成多,讓族內每一個男丁都能娶上媳婦,保證家庭延續,也避免老光棍死後入不了祖墳。

所以相對來說,越中人,或者海東省人的同族觀念,兄弟觀念還是很強的。

就像做生意,浙商為什麽能成為國內第一大商會?

其他地方的人做生意都喜歡個人悶聲發大財,自己家有錢就行了,一般不肯幫幫窮親戚,唯恐做的人多了競爭壓力就大了。

而海東省人經商的思維特點,是我做這一行生意火了,我就會先帶動自家兄弟親戚一起做。

又火了,再帶動同村人,同鎮人一起做,然後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產業。

當這個產業聚集起來,成了一定規模後,那麽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議價權”就拿到手了。

所以海東省的塊狀經濟很發達,比如越中下屬的幾個縣,大唐的襪子、山下湖的珍珠、店口的小五金、嵊縣的領帶、珂橋的布料等等。

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縣的產業可以達到全世界的絕對壟斷地位,這就是同鄉帶同鄉,親戚帶親戚的最好見證。

今天李家大伯主動提出會幫李大海娶妻,這在農村並不少見,這是他們做為長輩應盡的義務。

當然後來城市化大拆遷開始後,這所謂的兄弟情份幾乎就拆得幹幹凈凈了。

當然李家大伯也聰明,他們幾個叔伯早就商量過了,娶了人民醫院院長姐姐,這李大海以後還能缺錢?

越中人誰不知道,陳棋院長有錢,外國紅包拿到手軟,坊間傳言他的身家都是上千萬的。

所以他們是懂得投資的。

現在對李大海好,支持陳院長的姐姐,將來不說做生意帶上他們,就說以後有個頭痛腦熱,想去人民醫院看病,院長是自家親戚,那看病還用愁?

李家人客氣,陳家人當然也滿意答應了。

雙方的婚事就這麽敲定了,幾個叔伯是群眾演員,接下來細節怎麽談判他們就不參與了。

李大海家堂屋裏,陳棋真正開始講條件了:

“吳阿姨,按理說我是弟弟,我是沒有說話份的,但我家的情況你應該也知道了,我父母早沒了,要不是今天我幹爹幹媽肯出面,我家連個長輩都沒有。

我小時候家裏條件很差,比你家還窮。那時我,小弟,小妹,我們三人都要上學,家裏只有7分田,這點田還要交公糧,我們姐弟四人根本就吃不飽,更別提上學了。

那都是我大姐,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子,跟男人一樣去窯廠背磚頭養活我們,那個磚頭這麽大,這麽厚,死沉死沉,我去試了一下根本背不動,也不知道我大姐那些年是怎麽撐過來的。”

說到這裏,陳棋的眼淚都掉下來了,蘭麗娟坐在旁邊,握緊了丈夫的人,陳家的事情她都知道,但她是第一次看到陳棋說這事時流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