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準備創辦急診科(第2/3頁)

蘭麗娟一聽要將自己的消化內科打造成試點科室,一時來了興趣。

別人不知道,她怎麽會不知道自己丈夫的神奇之處呢?

“你說的那個消化內科疾病內鏡化、微創化,這個怎麽理解?”

八十年代,國內還沒有開展內鏡治療,或者說微創手術,哪怕在國際上,這也是新鮮事物,只有少數頂級醫院在開展。

內鏡,咱們的老對手曰本遠遠走在了前頭,他們在1974年用內鏡息肉切除術來治療有蒂或亞蒂的EGC(早期胃癌)

到1984年曰本又發明了一種EMR技術,稱為“大塊黏膜”,該法使用一種雙孔道內鏡,技術上比較簡單,可確保切除標本的完整性。

隨後又在1988年發明了另一種使用標本內鏡下注射針行局部注射高滲性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的內鏡切除技術(ERHSE),可用於更大的病灶,達到更完全的切除。

關鍵是曰本人發明的一系列內鏡手術的前提是,他們發明了各種先進的內鏡儀,包括胃鏡、各種腸鏡,包括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等等。

這又需要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和工業基礎之上,比如成像技術、導向技術、照明技術、一體化便攜設計、工藝材料等等。

但哪怕此時的曰本人,也暫時沒有想到內窺鏡技術後來慢慢成為了主流醫學之一。

手術微創化越來越被專業醫生接受和歡迎。

其中,隨著醫學科學的高速發展,消化內鏡已廣泛應用於消化道疾病的治療,部分原來需開腹手術治療的疾病逐漸被內鏡微創治療取代。

因其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患者耐受性好,並且花費少,已越來越為廣大患者接受。

面對妻子的疑問,陳棋也只是大概介紹一下,也不敢說得太多。

因為1988年內鏡治療和微創手術都只是剛開始,絕大多數的微創術式都沒有被發明出來,很多微創儀器也沒有制造出來。

他可以在別人面前亂說亂吹牛,但枕邊人有多聰明他一清二楚,蘭麗娟的智商絕對是超過他的。

所以有些話不能細說,只能說個大概。

睡前,蘭麗娟想了一下:“老公,你這是準備馬上對我們消化內科進行改革嗎?我要怎麽樣配合你?”

陳棋一邊擦著腳一邊搖頭:

“也不是馬上,而是準備實施,現在你們消化內科的內鏡機器不夠,我還要幫你們想辦法進口一些,靠梅奧的那些二手貨根本不夠,不過眼前的話,我準備組建急診科。”

“急診科?”

“對呀,來錢快還是得看急診科,靠你們消化內科短期內是做不出成績來的。”

蘭麗娟瞬間又疑惑了,因為急診科是個新鮮事物,她同樣沒整明白。

沒明白的,還有郭元航郭大書紀。

第二天,辦公室裏,老郭同志有點奇怪:“陳棋,你咋想到組建急診科?”

1988年的越中市是沒有急診科的。

事實上,華國第一個急診科直到5年前的1983年協和醫院才開辦。

所以以前是沒有120的,老百姓半夜生病了,一般能扛就扛吧,扛不過去連夜送醫院的也有。

但送到醫院沒有急診科怎麽辦?

就需要門衛或者保安通知住院部的值班醫生,比如外科值班醫生出去搶救,科室裏的病人就管不住,往往容易出事。

當年陳棋實習的時候就敢主刀動手術,就是在急診科醫生都出去搶救的時候,當了回猴子稱大王。

但這樣一套模式的弊端很大,最大的弊端就是“反應不及時。”

這年頭醫院的門衛也是很屌的,因為門衛也是醫院職工,可能還是受照顧的老職工,更有可能是南下老紅J,工資比院長高並不少見。

所以門衛是標準的宰相門前七品官,架子大得很。

你急診病人被家人滿頭大汗送到醫院門口的時候,門衛老頭可能還在睡覺。

你敲了半天窗戶人家才慢悠悠醒過來,嘴裏罵罵咧咧起床氣,然後再拖拖拉拉穿衣服,再幫你搖電話找醫生,這一耽誤就花了不少時間。

有時候內線電話還打不通,因為值班的接線員可能就脫崗了,或者上廁所去了。

你門衛再慢悠悠走到科室去找醫生,這一來一回,沒有半個小時根本下不來,再看病,再送手術室,一套下來大半小時過去了。

大半小時,對於急診病人來說往往就是致命的,

比如卒中病人,可能5分鐘都拖不下去,等你醫生趕來人都涼透了。

再比如那些大出血病人,這邊動脈在嗖嗖嗖飚著血,那邊醫生找不到人,眼睜睜看著死掉。

也幸虧是在八十年代,如果是在2023年,病人因為搶救不及時死在醫院門口,家屬非把你醫院拆了不可,再叫上媒體來艹你祖宗十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