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錢沒錢都煩惱(第2/2頁)

“我能怎麽辦?就那個肝脾破裂的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掏錢,她媽媽肯定就不治了,我手術都成功了,明明能活下來的,就因為沒錢回去等死,那要我們醫生幹什麽?”

蘭麗娟一看丈夫的語氣有點沖了,知道是他心情不好,趕緊安慰道:

“別生氣哈,我又沒說你不該救,如果我在現場我也會跟你一樣選擇,可是我們終究是力量有限,今天能救一個,明天又能救幾個呢?”

小兩口在發愁,郭院長、朱主任、黃書紀也走進了手術室辦公室裏,看到愁眉苦臉的兩人都是哈哈大笑。

郭院長還有心打趣:“喲,陳百萬,你這是愁錢太多花不完呐?”

陳棋輕咳了幾聲:

“是啊,你說我們有錢人就是這麽煩,早上吃海參泡飯,中午是燕窩蓮子羹,晚上再來點魚翅漱漱口,日子過得平淡且無奇。”

“滾滾滾,說你胖你還喘上了,這門口還堵著一大堆人呢,你說咋辦吧?要不調到我們人民醫院去吧。”

黃書紀白了一眼郭院長:“去人民醫院,陳百萬同志照樣會被人圍攻的,他現在可是有名的香餑餑。”

的確,只要陳棋手裏有巨款的事情經過這麽一鬧,肯定就要傳遍整個越中市了,到時的煩惱絕對不會少。

這年頭有錢人並不稀罕,越中市百萬富翁暗羅羅的絕對不在少數,但手上有百萬美元的,恐怕整個越中都找不出第二個來。

不僅是私人關注,同樣官方也是眼饞得很,誰叫這個年代都有創建外匯指標呢?

陳棋在發愁錢多了惹是非,而在會嵇縣府裏,同樣有人在為沒錢而發愁。

會嵇縣,是原來解放前的會嵇、山陰兩縣合並而成,所以越中城區,也就是那時候的“城關鎮”,又是府城,又是縣城。

這種府縣同城的格局一直保留到了1984年,這時候“越中地區”改成了“越中市”,既然成為了市那就要有自己的市區。

於是會嵇縣最繁華的城關鎮(城區),以及周邊最富裕的幾個鄉鎮被單獨劃了出來,成立了一個全新的“城關區”,級別和會嵇縣並列。

這下會嵇縣就從一個發達縣,成為了一個標準的農業縣,甚至連縣城都沒了。

但這年頭的幹部還真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發展經濟的,所以他們決定另造一個縣城,將現在的珂橋鎮升級為新的縣政府駐地。

同時為了發展經濟,將珂橋鎮散亂的布匹交易市場,建成一個“現代化”的城區。

四院所在的珂橋鎮,是越中市,或者說海東省的面料生產中心。

布匹多了老百姓就有交易的需求,所以在鎮上長不過四五百米的狹長水街上,自發行成了一個簡單的交易市場。

一船船的布被拉來,就這樣直接沿街買賣,誰看中了布直接拉走,整個老街全都是買布賣布的客商,非常壯觀。

但這種露天交易模式非常不方便,碰到個晴天落雨,布匹都有影響。

而且因為都是大額交易,又沒有統一的安保,經常發生鈔票被搶被偷的惡劣事件。

群眾有需求,政府有意願,所以會嵇縣就準備在珂橋鎮邊上的農田裏,建造一個規模龐大的“華國經紡城”,準備將布匹交易的生意全搶過來。

這個決策英不英明?

過幾十年看,非常非常英明。

華國輕紡城後來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類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拉動了整個越中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造福了幾百萬越中老百姓。

同時也讓會嵇縣一躍從一個純農業縣變成了全國十強縣。

1985年輕紡城一期工程剛落成的時候,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多萬,擁有2000多間營業用房。

二期工程也在計劃當中,隨時準備開工。

這在八十年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了,可見縣領導的氣魄。

可是輕紡城剛建好,市場區域那是冷冷清清的,毫無人氣。

老百姓同樣在觀望,一個全新的市場到底是好還是差,前途不明,所以大家並不願意去購買商鋪。

這讓會嵇縣的幹部們都是心急如焚。

要知道建市場造道路的工程款全部都是借來的,如果沒有買商鋪,不但市場計劃會失敗,同樣沉重的本息貸款也會拖垮縣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