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天涼好個秋

1989年,國內經濟環境一片寒冬。

“價格闖關”的失敗帶來了改革開放後最大的經濟失控——上半年的通脹率高達17.9%,下半年直逼40%——惡性通貨膨脹讓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更讓人們對“改革開放”產生了質疑。

5月,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整頓私企、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運動,在宏觀緊縮的大環境下,私營企業、個體經濟舉步維艱。

6月以後,國際上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制裁。外資暫停了在中國的經濟活動,裹足不前,絕大多數外資企業甚至直接撤走了在華的技術人員和生產線。

9月,全國工業總產值僅增長0.9%,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紀錄。

政治上,經濟上,對改革開放的質疑聲層出不窮,私人企業尤其遭受了極大的沖擊和壓力。

廣州和蘇州受到的沖擊都非常大。

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首當其沖,基建工程停工、私企整頓、鄉鎮企業倒閉,少數私人企業家外逃,大批民工找不到工作,被迫流落在車站、碼頭、街道,造成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和治安問題。

所幸林武峰工作的珠江電冰箱廠生產和銷售穩定,宋瑩的小吃鋪生意沒以前好,但也過得去,林家的經濟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民營經濟發達的江蘇、浙江進行了大規模的行業整頓。

安廠長的電冰箱廠停產關廠,宋向陽暫時失業。

錢進年齡大了,性格日趨謹慎,他怕自己名下的長途車太多被肅整,再三考慮後,他向外放出風聲,想轉出一半的車輛和線路。

向鵬飛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原本剛還了莊圖南一部分錢,聽說錢進要賣車之後,立即打電話到上海向莊圖南再次借錢,莊圖南答應後,向鵬飛一不做二不休,又打了一個電話給林棟哲。

三人的錢湊一起還不夠,林武峰知道後,補足了剩下的款項。

莊超英和黃玲知道時,私營客運公司的執照都辦下來了,三輛客車,三條路線,三個股東——向鵬飛是第二大股東兼總經理,莊圖南、林棟哲占了不同比例的幹股——兩人只能瞠目結舌。

棉紡廠效益更差了,工資只能發出80%了。

莊超英所在十中屬於市教育系統,薪資不受影響。

再焦慮,再擔心,日子還是照常過,時間在柴米油鹽中不動聲色地向前流淌。

1990年6月,蘇州,小院東廂房裏,莊家舅甥三人正在吃晚飯。

“物價指數從89年下半年的40%下降到1990年6月的3.2%……”

莊超英和黃玲同時擡頭,看向電視屏幕,又都同時低頭,繼續吃飯。

莊超英道,“是,最近物價不再瘋漲了,通貨膨脹總算止住了。”

黃玲長嘆,“從88年春天漲到現在,總算停了,廠裏效益也不好,再漲下去心裏真是慌。”

向鵬飛豪氣萬丈,“不用慌,別說圖南哥的股份每個月能掙不少錢,就是我一個人開車掙錢,也不會餓著大舅舅、大舅媽的。”

向鵬飛喝了口豆腐腦,“大舅媽,明天買鹹口的吧,甜的不開胃。”

電視繼續播放新聞,“……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在深圳經濟特區取得成功和收獲了足夠的經驗之後……”

向鵬飛瞥了一眼電視屏幕,納悶道,“咱哥早去浦東修高樓了,怎麽新聞裏才開始說浦東開發?”

黃玲道,“以前只是城市擴建,現在是成立金融新區。類似深圳經濟特區的意思。”

向鵬飛道,“大舅媽,你行啊,圖南哥在上海,你對上海的新聞了如指掌。”

黃玲感慨,“你爸媽不也這樣,你媽最關心蘇州的新聞,連蘇州天氣預報都看,你倒是啥時候回去看看他們啊?”

向鵬飛悶聲道,“我是想讓他們請假、過來耍幾天,可沒地方住,我爸說了,他這輩子都不想再住姥姥姥爺家,我想給他們租房子,可家家都不夠住,哪有房子出租啊?”

莊圖南剛交完一份圖紙,比較有空閑,來交大看莊筱婷和林棟哲,三人一起在食堂吃飯。

食堂天花板上吊著兩台大電視,正播放著新聞聯播,食堂人聲鼎沸,莊圖南凝神細看屏幕上的字幕,看完了有關浦東開發開放的新聞,這才低頭繼續吃饅頭。

林棟哲正不遺余力地贊美小炒肉,“老大,這菜配饅頭最好,你多吃點。”

莊筱婷剛才也看了新聞,“哥,浦東不早就開發了,你都參與浦東高樓層設計了,剛才的新聞有什麽特殊的嗎?”

莊圖南思考了一下才回答妹妹,“以前開發浦東只是為了轉移浦西的工業和人口,只是城市空間的轉移,剛才新聞強調了上海的金融和貿易,這意味著浦東將是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的雙重布局。”